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出版刊物 > 《云南社会科学》C刊

201604云南社会科学摘要

时间:2016/8/1 16:29:55|点击数:

  专题笔谈·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灵魂

  李 涛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改革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任 佳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哲学社会科学界要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

  杨正权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界应当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

  边明社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深刻揭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王文成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

  郑晓云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郭家骥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揭示社科规律、明确社科价值、突出社科方向

  董 棣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黄小军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用科学方法践行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民性

  郑宝华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有所坚持

  任仕暄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引领,积极打造高端智库

  陈利君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谢青松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政府3.0与治理变革:韩国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王 猛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新一轮信息技术浪潮的兴起提出了政府治理转型的要求。为应对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治理挑战,韩国提出了以信息数据公开为核心的政府3.0计划。韩国政府3.0包括透明型政府、能力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三大战略,公共资源管理、公共服务改善和政府公信力建设三项核心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概念不清、信息数据质量与安全、电子参与和电子民主、技术主义倾向等问题。在总结与借鉴韩国政府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须构建面向社会生态系统的新型电子治理体系,并系统性地构建包括战略体系、制度体系、环境体系与支持体系在内的政策框架,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推动治理转型。

  “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旅游安全合作

  ——基于亚洲新安全观的视角

  马 超 张青磊 上海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东盟域内涉及中国公民的旅游安全事件增多并表现出受侵害程度深和分布地域广等特征,旅游安全合作成为中国与东盟亟需扩展的领域,但学界与政策界对此领域研究和关注仍属起步阶段。面对制度供给不足、合作共识欠缺、救援机制梗阻、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等困境,中国应与东盟在亚洲新安全观理念下,将旅游安全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发挥中泰旅游安全合作“早期收获”示范效用,推动政府与民间双轨互动,在旅游安全形象互塑、多边救援等合作领域发力,完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共建命运共同体。

  社会化小农视野下的村庄治理:问题与路径

  张 容 贺东航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社会化小农指的是传统小农在后集体化时代自觉融入社会化分工体系之中,受外部因素、社会条件影响并塑造而成的一种小农形态。在资源向农村密集输入的大背景下,由于“社会化小农”个体的社会化、动机的多样化、综合效益最大化等行为逻辑的影响,村庄的治理面临三大困境:村庄利益结构失衡、精英流失所导致的村治主体弱化、乡村伦理的价值流变和自治文化流失。从三个方面着手可以较好地解决:一是通过治理体系吸纳社会精英和建立合作治理体系来增强村庄的治理能力,二是通过培育农村社会自组织来消弭小农的离散化,三是从国家和村庄的双向互构培育公共精神来平衡小农个人诉求与集体利益。

  从城市的空间革命到社会关系的激进重构

  ——一种反思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批判性理路

  温权 南京大学

  摘要:对商品生产场域的控制与再生产,不啻为当代资本主义为保全自身合法性而被迫实施的空间性策略。它在缓解旧有矛盾的同时,又将异化的社会关系泛化到更为抽象的空间层面,从而削弱乃至颠倒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于是,资本在空间中的周转与增殖,可视为阉割并剥离生产力自身的批判性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发的再生产过程。后者在现代性视域下,被进一步具象化为以城市建构为节点的当代社会关系图景。其中,既包含了现代官僚体系之于城市生活的微观政治权力,也蕴藏着资本逻辑调节个体交往范式的微观伦理法则。然而,这势必在城市空间内,埋下中心与边缘、交往与交换之间的双重隐忧,进而引发社会关系的全面危机。因此,在空间维度重构被异化的生产关系,毋宁是资本主义的“内在”要求。它使城市空间的总体性革命变得极为迫切,并为马克思主义的最终介入,提供了适当的契机。

  解释学、实证化、形式化:马克思辩证法当代发展的三个新趋向

  张四化 南开大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哲学界辩证法的发展呈现出解释学、实证化、形式化三个新趋向。解释学趋向是指,用西方哲学中的解释学的方法来重新理解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解释学是辩证法的一种新型样态,二者之间具有某种内在一致性。实证化趋向是指,当代辩证法发展理论表现出一种“哲学—经验”的解释模式,这种解释模式采用的是一种实证的检验和思辨的反思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形式化趋向是指,如果一个构建出的形式化的系统可以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容纳进去,并通过分析、概括、解释和重建,以再现辩证法在现实中的非形式原型,那么这一过程就是“辩证法的形式化”。

  超越异化劳动的劳动解放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张 端 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工人阶级解放的目标是劳动解放。马克思对劳动解放的关注和研究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他从批判国民经济学入手,发现了被国民经济学忽略的事实,即工人在生产的同时却日益贫困。马克思以“异化劳动”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劳动对立的现实境况,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存在劳动的异化,而且存在着社会关系的普遍异化。马克思指出了劳动解放之路,即从异化劳动转为自由劳动,扬弃私有财产以及自由时间的逐渐生成。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两个基本维度及当代意义

  严文波 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科学内涵包含两个基本维度——即对旧哲学自然观的扬弃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在当代中国,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解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刻意蕴,对于深化对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长期护理需求及费用测算

  荆 涛 张一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中国老龄化引发的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问题日益突出,而其中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更为严峻。过去独生子女家庭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为中国经济腾飞和人口数量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当他们年老时面临无人护理、无钱护理的困境时,国家和社会理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建立独生子女家庭长期护理保险,为这些家庭提供经济保障,使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的长期护理需求得到满足,使其能够安度晚年。为此,要准确测算这部分独生子女父母年老时的长期护理需求和长期护理费用,为建立和实施独生子女家庭长期护理保险提供依据。

  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的价格协作模式及其优化路径

  王 芳 北京交通大学

  摘要:随着产业整合与结构升级的加速,产业链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竞争组合模式。价格是市场经济引导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基本变量,其变动会传导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等产业链环节中的各个企业。尤其是受竞争环境、调整成本、产品特性、成本构成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影响,导致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产业链价格调整存在着非对称性。目前我国产业链中企业间的价格协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价格协作意识不强、行业不均衡等问题。需要多措并举,来优化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的价格协作。

  农业产业链融资难问题的应对策略

  唱晓阳 姜会明 吉林农业大学

  摘要: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农业产业链发展面临各种融资难的问题,其中包括融资环境不完善、融资能力受限制、融资结构不协调以及融资技术难度高。“产业链金融”是解决农业融资问题的新思路。可从产业链、金融市场、第三方信用增级等角度来探索融资策略。

  社交网络背景下私人订制伴游的问题与对策

  熊元斌 李斯云 武汉大学

  摘要: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旅游业开拓了新天地,推动了在线旅游和私人订制伴游的快速发展,然而,网络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旅游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和诚信问题。伴游网站应扮演好第三方“转移型”信任的角色,对其伴游会员及伴游提供者的身份和信息进行认真核实和监管,避免出现虚假信息。各个伴游网要制定安全的身份认证方案,保证用户进入系统时使用合法身份,并为其提供最基本的安全防护。相关部门应及时清查私人订制伴游市场的违规行为,以确保伴游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云南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思考

  吕素芬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摘要: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将为经济增长添加动力。云南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成效还不显著,还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推动云南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须统一认识,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法人治理进程。

  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创新研究

  李剑玲 北京联合大学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的新趋势,基于生态文明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管理是时代需要。CSR管理评价模型可用来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绩,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外源潜变量,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内源潜变量,追求生态改善、生产发展和社会提高的完美统一。

  从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看国际投资新规则形成的前景

  吕 娜 云南师范大学

  摘要: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的意义远远超过双边的范畴,协议的谈判与达成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欧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以及世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发展。中美之间达成一个高水平、新标准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是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面向全球经济发展的经贸关系,为国际投资新规则的建立和形成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

  论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认识偏颇

  杨庭硕 彭兵 吉首大学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学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展开了广泛的探讨,然而,对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把握,始终存在着严重的偏颇,主要认识误区包括:一是认为利用必然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二是自然生态系统一定优于人为生态系统;三是对民族文化与所处生态系统关系的实质缺乏清醒地认识;四是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无意中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受损缺乏警觉。但实际上,合理的利用会促进生物物种的保护,某些人为生态系统能解决纯粹自然系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各民族的多元文化有利于多元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用整齐划一的生态模式将之取代,还应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生态环境保护。

  云南特色省情说

  ——立体多元特性与三个定位和合的理论与实践

  杜玉亭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摘要:云南基本省情-现代基本省情-特色省情三种省情概念,是多年省情研究的结果,唯特色省情具有自然与人文生态双重关照下的立体多元特性,可以涵盖时空两方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且其非凡的个性就是唯一性。特色省情的唯一性,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云南“三个定位”高度和合的理论与实践原创性之源。

  石漠化地区的环境脆弱性、烤烟种植与干旱应对

  ——云南省元江县罗垤村的研究案例

  李永祥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摘要:石漠化地区的环境脆弱性包括了多石少土、植被差、不保水、土地贫瘠等,当它与干旱灾害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灾变就会愈加凸显和严重。在治理和适应石漠化灾害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成两种意见:发展主义者重视项目支持和科技支撑的模式和人类学家强调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和生态智慧的模式。在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洼垤乡罗垤村,人们除了在石缝中开垦可种植土地和建设台地之外,还通过建设小水窖和水池、提前烤烟预整地、控制烟苗成长、推广抗旱栽培技术、帮助弱势群体等措施来应对环境脆弱性和干旱灾害。他们的应对方式证明了技术与传统知识和社会文化的结合对适应脆弱环境和应对干旱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人类学视域中的藏族垃圾观念与垃圾处理

  ——以云南省德钦县明永村为例

  曹津永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摘要:垃圾处理是生态人类学乃至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目前,研究者、研究成果的稀少却与全球日益严重泛滥肆虐的垃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德钦县明永村是云南省一个由传统生计为主逐渐走向旅游业主导的藏族村寨,在发展旅游业以后,产生了大量垃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民族心理造成巨大影响。这一案例表明,在面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严峻的环境问题时,传统知识体系的局限性很可能将会凸显出来,如何将传统知识体系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是一个迫切而又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论现代企业制度对防控企业刑事风险的价值

  左坚卫 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能将个人责任从企业责任中剥离,为公司、企业等经营主体划定行为边界。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内,企业人员即使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也仅涉及民事违约或者一般违法,不会构成刑事犯罪。现代企业制度还能够阻却主观违法要素以及犯罪主体要件的具备,从而防止企业人员犯罪。

  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的多元化治理

  梅传强 张永强 西南政法大学

  摘要:民营企业家实施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行贿受贿等腐败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阻碍作用。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不能成为“被司法遗忘的角落”,在私权利“反腐”场域中应予以重点规制。从犯罪学角度来看,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官商勾结链条未切断、外部监管措施不到位是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高发的主要原因。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的防控,要转变以往国家单向治理的思维,通过提升民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强化社会化第三方力量的监督来建构多元化的治理体系。

  惩治企业贿赂犯罪合作模式之提倡

  周振杰 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适应现代企业贿赂犯罪组织化、隐蔽化、长期化与国际化的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采纳以司法机关与企业之间对立合作为主线的合作模式。合作模式以组织责任论为基础、以合规计划为核心,能够分散预防犯罪的责任、降低制裁犯罪的成本,并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守法文化的形成。合作模式的合理性在于其实践价值与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内企业贿赂犯罪多发、英美等国延伸刑事管辖权的情况下,中国立法机关可以考虑通过统一单位贿赂犯罪罪名、区分个人与单位刑事责任、将合规计划规定为单位刑事责任的基础,以及增设单位缓刑制度等改革措施,将惩治企业贿赂犯罪的合作模式引入到立法之中。

  明朝中后期中国儒佛会通的发展与困境

  贺志韧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明朝中后期是中国思想的一个总结和转型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王阳明心学谱写了中国儒学思想的最后一个高潮曲章,之后的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则对包括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在内的整个儒家哲学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道教和佛教也都在自身内部进行了十分深刻、完整的融汇与整理,但仍然存在很多矛盾与问题。因此,整个明朝中后期儒佛会通所遇到的困境较之其所遇到的机遇是相对较大的,但是儒佛会通由于历史的大趋势和一大批如王阳明、藕益智旭这样的文化思想大家的出现又必然走向前进的方向。

  从“文化融入”到“文化圈筑”

  ——近代天主教在华的发展与演变

  李晓东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近代以来,天主教在华发展的整体局势发生了迁移。早期“文化融入”的理念逐步被放弃,借助近代东西方冲突所带来的特权与优势,天主教在华开始转向“文化圈筑”。这一转变一方面促使天主教在华实现高速发展,文化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扩大;另一方面,“文化圈筑”进一步强化了天主教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构筑了一种新的文化势力,并由此奠定近代以后天主教在华的基本格局。

  集体主义文化对跨部门协同的影响分析

  ——基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野

  蒋敏娟 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合作性的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它可以将具有不同理念的个人和组织利益的各个子系统上下一致地团结起来,消除矛盾和分歧,使他们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协同一致地活动。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并不利于合作文化的产生。这是因为合作有赖于可靠且稳定的信任机制,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塑造的是基于社会舆论、道德规范建立的关系信任,这种信任产生的依据是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因而组织内部信任程度高,但是外部信任缺乏。而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依靠正式的契约和规则来维持社会秩序,由此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制度信任体系。跨部门协同的实现与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推动中国的跨部门协同需要突破文化障碍,加强制度和规则体系的建立,重塑合作文化。

  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跨部门协同治理的整合困境研究

  徐 娜 李雪萍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推行跨部门协同治理模式是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跨部门协同治理旨在促进部门间的协作以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在我国的协同实践中,却出现了运行失调、效率低下的现象。跨部门协同治理过程不仅包含组织间的业务协同,同时涉及组织间的关系协同。整合是协同的核心内涵,因此应从“政务整合”和“关系整合”两个维度来考察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实践过程。Y镇社区矫正的协同困境,说明应从制度环境和组织关系两个层面着手建构协同机制,既要注重协同机制的细节化和配套性,又要注重协同主体间关系网络的培育,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激发出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的协同效能。

  宋代的“物资转输区域”

  张 勇 首都师范大学

  摘要:物资转输区域是物资转输从行政区域视角出发进行研究的基础。物资转输区域形成的条件有三:一是要有稳定的行政区域;二是有较为稳定的物资上供;三是要有适中的基本行政单元;四是大多数相邻的行政区域在物资转输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它们之间有三种关系:过路、重合和交接。特殊情形下物资转输区域上供数量亦有所不同。

  四库馆臣对《礼部志稿》的删改及其政治寓意

  吴恩荣 肇庆学院

  摘要:《礼部志稿》是明天启间官修礼部志书未成之稿,是明代礼部职掌与官方礼制记载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清朝将其收入《四库全书》,说明满清统治者对明代礼乐制度的认同与传承,但又不满于书中关于四夷,尤其是女直、元、蒙的“虏夷化”记载,于是对其进行删改。一是为元、蒙“去胡虏化”,二是隐匿女直臣属于明朝的史迹,三是改译四夷名物称谓,为虏夷“正名”。通过上述删改,来消除以往史籍对元、蒙、西域等少数民族记载中体现的“虏夷”色彩,重塑其形象,以利于清朝统治。尤其是为四夷名物“正名”之举,不仅见于《礼部志稿》一书,亦见于四库其它著录书籍,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影响深远,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空前浩大的“形象工程”,但也造成了异代四夷名物称谓的断裂。

  晚清民国时期的清词总集编纂与清词史的建构

  彭建楠 中山大学

  摘要:“词史”与词总集密切相关,但其学术意义至近代方逐步为治词者发掘。晚清民国时期,传统词人群体藉由编纂总集的方式对尚留余音的清词史进行回顾总结,或沿袭传统词学存词存人的理路;但也有精选之本通过点次名家勾稽清词史的发展线索,接轨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研究。考察清词总集对“词史”不同维度的呈现,正可见出传统词学向现代学科转型的轨迹。较之新派学者编辑词选以推衍清词及词体的“末路史”,传统学人对清词流派、分期及词体变革的探索更能体现“历史家之态度”,为今日清词研究之滥觞。

  论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

  易小明 刘於清 吉首大学

  摘要:中国古代文人通过游记主题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感受和追寻自然价值的理想,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与融洽以及朴素的环境伦理思想。这与当下众多旅游者缺少“游德”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游记中表现出的人与自然关系,呈现出多重环境伦理意蕴,其内容具体包括“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保护自然生态思想、“与景为友、赞赏自然”的肯定自然价值思想、“融入自然、物我两忘”的天人和谐思想等,为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天然的文化土壤,为我们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合理性的思路:在思想启发上,有利于激发公众反思,提高环境伦理意识;在资源借鉴上,有利于继承思想资源,推进本土环境伦理发展;在行动规导上,有利于弘扬传统生态智慧,对接现代生活。

  “声”对语图叙事的“缝合”作用探究

  ——基于影像时代的文学作品改编

  张 娜 南京大学

  摘要: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总是会产生语图叙事的“缝隙”,不同媒介的不同表意方式及具体的改编实践是缝隙产生的重要原因。文章提出加入“声”的叙事以促进“语”与“图”的互动与缝合。在听觉文化与视觉文化的比较中探讨“听”的特点,可知耳朵能听到眼睛所看不到的东西才是“声”介入语图叙事的关键。“声”的“缝合”是利用精心选择的声音元素模仿语言的叙事手法、风格、特色、节奏等,以“声”入“画”,既努力在图像中唤起文学性,又尝试固定图像所指,接连图像时空,在统一的声音叙事中达到对语图叙事的黏合,实现意义的升华。

来源/作者:陈慧妮/编辑部 责任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