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点与时代意义
时间:2023/6/12 16:42:34|点击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集中论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理解,既体现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又反映了其基本差异与独特优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话语表达。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点
现代化通常指的是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历史进程。由于西方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基础上的现代化,以至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一度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和同义语。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所处的具体条件不同,现代化也应有不同的模式和标准。一个国家或民族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模式,归根结底要看是否符合自身实际。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现规模、价值逻辑、文明取向、发展模式以及路径遵循等方面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容与个性特征。
(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截至2020年11月,中国总人口共14.43亿,而全世界37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之和不到11亿。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只有几千万或是几百万。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占世界总人口18%的超大规模国家整体迈向现代化,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是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对偏低。尽管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总量除以14.43亿的人均就偏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4.43亿都是举足轻重的大问题。“人口规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国情,使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充满艰辛。二是现代化起源于西方,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像中国这样“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完成了现代化,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可循。因此,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稳中求进,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坚持奋斗的根本价值取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实行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实现了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出了一条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点的“合作化”共同富裕发展模式。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时代任务,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和区域整体性贫困问题。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都高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举措,将发展目的重新回归到人本身,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重建以“人的发展”为逻辑的现代化发展主张。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作为一种价值主体,在现实自然环境中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态的向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解,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西方率先通过殖民与掠夺等方式实现了现代化,完成了从农业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的过渡与转变,同时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带领中国人民坚决与侵略势力作斗争,为和平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尊重文明多样性,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坚持平等对话。在宣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过程中,要充分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路径遵循,以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点,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内涵,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着眼中国特殊国情;既不照搬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老路,也不复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坚持社会主义、贴近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形成的道路。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从自身国情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长期探索实践和创新突破取得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开辟了新的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对现代化的认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重构了世界现代化理论的新谱系,在拓宽现代化模式的同时,也为人类现代化进程留下了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概括的: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不同于历史上无数国家仿效西方式现代化,无法脱离同一条跑道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避免陷入资本至上和资本权力化等西方现代化的困境,也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着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具备“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双重属性。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开辟了新的模式。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中国繁荣进步创造了重要条件,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思维定式,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的世界现代化格局,展现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研究中国发展方式、发展特性、发展方向过程的不可替代性,更在于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丰富,将客观的发展经验与主观的意向评判区分开,不断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创辉煌。一方面,社会主义文明在中国获得了新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了民族性、本土性;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文明的引领下,获得了新的生机活力,具有了现代性和世界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文明与中华文明融合的成果,也由此具有了超越以往社会主义文明,也异质于资本主义文明的全新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历史进步性、实践合理性和巨大优越性,给那些正处于追求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启发。到21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拓展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将进一步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人类的发展事业、正义事业、和平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从地缘冲突到环境问题,人类社会面临诸多重大考验。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主观能动性与社会规律性有机统一下的文明意蕴升级,进一步展现出在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基础上推动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式现代化关于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指向在不断更新着文明形态的内在蕴涵,展现出自身可分享、可持续、兼容并包的特征。中华文明的革故鼎新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忽视的前进资源,在中华文明始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精神内核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持续激活着中华文明,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必将在不远的未来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新的中国贡献。
(作者系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历史、文献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朱强)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