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权、刘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文明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璀璨绽放
时间:2023/2/27 15:45:43|点击数: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时代新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作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紧扣“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的问题,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出了具体安排,经过近年来的生动实践取得了很好成效。
(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所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问题的积极响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使之成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大举措。在思想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农村群众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力量,他们对科学理论的了解与把握,直接关系到能否主动团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关系到能否以良好精神风貌投身到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当中。新中国成立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农民的权利意识逐步觉醒,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另一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思想道德滑坡、理想信念动摇现象也日渐尘嚣,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取代了集体意识、奉献精神。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的指导地位被“挤”了下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软”了下去。提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要任务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创新举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战略工程,发挥了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具有统筹协调作用,通过激活整合各类资源、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乡镇村社之间资源流动的方式,达到服务群众的最佳效果。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的基本方式。《中宣部中央文明办2022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明确提出,县域内有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危帮困等8类常备队伍,以及若干具有地域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通过贴近群众生产生活,针对性回应群众需求,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应群众之所盼,以精准的惠民服务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过程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另外,党员领导干部以志愿者身份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也拉近了党群关系。
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必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里“物”的现代化主要指农业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公共服务现代化等,“人”的现代化主要包括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理想信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平等方面的现代化。我国农村在“物”的现代化方面成就瞩目,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但“人”的现代化方面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乡风文明方面,农村娱乐活动低俗化、庸俗化,婚丧嫁娶攀比严重,邻里乡亲之间信任感减少,烧香拜佛求子求学多起来等,这些陈规陋习严重地影响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在这些公共空间内营造起正能量教育氛围,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文明乡风,筑牢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同时,持续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活动,宣传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移风易俗,让农民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享受精神大餐,在丰富的文化供给中获得精神滋养,乡村文明持续焕发新气象。
(二)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部分试点、拓展试点到全面展开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试点工作启动阶段(2018年)。2018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指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中央文件法规,也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出了具体任务。2018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国12个省(市)的50个县(市、区)部署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2018年10月12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专题会议,要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
二是试点工作拓展阶段(2018—2020年)。2019年10月,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将试点县(市、区)覆盖到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数量由50个扩大到500个,推动试点工作进入深化拓展、提质增效的新阶段。2020年9月27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广东省博罗县召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座谈会,要求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纵深发展。2020年10月,中央文明办组织编写出版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手册》。强调要做到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
三是试点工作全面展开阶段(2021年至今)。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2022年底前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目标任务。2021年11月2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更好激励动员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
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落地见效,采取了以下重要举措。
一是在强化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央出台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意见。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出台了《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手册》等若干具体办法。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先后召开了四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专题推进会和座谈会,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试点、拓展和全面展开工作提供全面具体、科学精准的指导。
二是在明确重点任务上下功夫。健全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明确三级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负责人;盘活学校、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资源用于文明实践活动;组建县乡村三级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志愿者队伍;明确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职能职责;构建以县为主、社会力量支持的人、财、物保障机制;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是在明确工作内容上下功夫。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党的为民利民惠民政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
四是在明确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爱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坚持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群众实践参与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统一,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结合。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相映成辉。抓住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和关爱好农村特殊群体两个重点。
五是在加强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建立党中央部署、省级负总责、市级抓推进、县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工作指导组,把实践成效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
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局部试点50家单位、到扩大试点500家单位、再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全覆盖推广,各地对标对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同时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文明实践工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点及面取得宝贵经验和良好成效。
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上有新成效。各地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首要政治任务,创立了干部宣讲团、专家宣讲团、百姓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农村院落故事会、百姓名嘴工程、乡村土广播、农民家庭会、农家火塘会、红色故事会、百姓小喇叭等多种宣讲品牌,深入田间地头,贴近百姓生活,用普通话、方言土语和民族语进行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宣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到群众身边,送进百姓心坎,不断提高宣讲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清楚明白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增强了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在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上有新成效。各地始终把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作为重要任务。在宣讲内容上,讲清楚讲明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形势政策问题,激发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在宣传队伍上,请领导干部讲形势政策,请专家学者讲学理道理,请基层“土专家”讲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变化,请当地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在宣讲方式上,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嵌入式宣讲,丰富传播手段、创新话语表达,注重贴近农民思想和生产生活实际,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上有新成效。各地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爱国主义、宪法学习和普法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加大对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乡愁书院、乡镇综合文化中心、“三农”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等投入,夯实文化惠民基础。开展宪法和法律的普及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农村群众。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好儿女评选和寻找最美家庭、乡村教师、医生、村官、人民调解员等道德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培育优良家风活动,制定道德评议积分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措施,推动形成以德为邻、与邻为善、互信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等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
在丰富活跃文化生活上有新成效。各地始终坚持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育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送政策、法律、图书、戏剧、电影、书画、文化指导员、文艺培训等进乡村活动,把各种优质文化资源延伸到农村基层。搭建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议自评、自育自强的百姓大舞台、乡村大舞台等农村文化平台,开展乡村广场舞、地方戏曲会演、群众体育比赛、农民书法绘画比赛等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常识普及、经典诵读、非遗传承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参观祭扫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活动,使农村群众传承了红色基因。群众在哪里,文化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文艺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广大农村呈现出文艺展演精彩纷呈、文化课堂惠及群众、文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的生动局面。通过活动,广大农民群众丰富了文化生活,汲取了道德滋养、提振了精气神,获得了精神滋养、增强了精神力量。
在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上有新成效。各地始终聚焦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知识,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把移风易俗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内容,推动各地探索移风易俗立法。发挥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乡风评议,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推广文明积分等做法,正向激励农民群众的文明行为。开展村规民约制修订,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统一宴席标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人人动手、户户参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切实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通过推进一系列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推动了农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广大农村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单位: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杨正权、苏州市委党校 刘铭)
来源/作者: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