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推动云南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桥头堡
时间:2020/10/14 16:40:59|点击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当前,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紧密,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
海洋是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海上交通线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升和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印度洋的辐射力不断上升。2015年1月习总书记提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及扩大面向印度洋经济圈的开放合作,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再次强调努力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参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云南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印度洋对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印度洋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贯通欧亚非与大洋洲,东靠资源丰富的南中国海,并通过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通向广阔的太平洋;北靠南亚次大陆并深入到“世界心脏地带”中亚,西北角有波斯湾和中东,通过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通往西欧;西有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直到好望角,与大西洋相通。印度洋不仅是世界的“仓库”,其周边拥有丰富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印度洋的“石油航线”是许多国家的“战略生命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走向海洋是今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现在和未来看,由于海洋的重要性上升,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和平发展,必须重视海洋和经略海洋,切实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成为海洋强国,并在国际海洋机构中具有决策影响力。从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看,兴衰荣辱也与海洋密切相关。从秦汉的强盛、大唐的繁荣到明清的“海禁”和近代的海防危机以及现代的海洋权益争夺,无不折射出海洋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从当代中国来看,中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大陆海岸线18000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屿岸线14000千米,领海面积37万平方千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300万平方千米。从国家实力兴衰的历史进程看,中国正处于国力上升的阶段。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总面积为7617.4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21.1%,地球总面积的14.9%。印度洋区域的海洋资源、海上咽喉要道、沿岸的地区安全形势及国际关系、恐怖主义等都与中国海洋安全利益密切相关。
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格局正受到严重冲击,疫情已成为影响当前国家间关系、国际格局及秩序变动的重要因素。在世界格局进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变过程中,中美摩擦,英国脱欧、美国频频“退群”“印太”战略炙手可热的背景下,印度洋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应该积极争取的合作对象,中国开辟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步伐不能停止。与环印度洋地区国家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既能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赢得更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也能让国际社会见证和分享到更多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实惠。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云南宛如一颗镶嵌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上的七彩明珠。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通道,古代的“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把云南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长期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我国从太平洋区域合作不断拓展和延伸至印度洋区域,云南的发展也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东部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这些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与环印度洋国家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与实践中,云南具有诸多其他发达省区、沿海省区都不具备的优势。
云南的定位是中国的西南大门、西南陆上通道,只要这个通道一打通,从中国大陆经云南进入东南亚、南亚和中东,连接欧洲、非洲最便捷的海陆联运通道即形成。该区域绝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同时,该区域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区域内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势头强劲,已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云南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沿边开放具有明显的优势,应该继续发挥西南陆上通道优势,进一步加强云南与印度洋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既能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做出贡献,也能进一步凸现云南对外开放的地位,为云南的跨越式发展获取更大的平台及机遇。
推动云南大通道和桥头堡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要做到文明互鉴。重视文化文明的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印度洋地区是美国“新两洋战略”的轴心,是波斯湾局部战争和印巴、巴以等热点冲突聚集地,是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策源地,也是几大文明冲突交汇的地区。不仅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而且民族众多,宗教多样,文化多元,人文环境十分复杂,使得该地区矛盾重重、分歧严重,不稳定的因素多。在这个地缘政治、文化冲突、社会面貌错综复杂的地区我们要格外重视文化的力量,重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夯实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云南的文化多样性在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东南亚、南亚地区有很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在实现文明互鉴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二是坚持发展互利。坚持开放包容,努力实现互利共赢。要在各国利益需求不同的地区寻求合作发展,必须推进区域内国家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相互共处与共生、相互接纳与包容,相互合作与互助,最终形成共同体,促进共同发展。目前,印度洋沿岸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经济、缓解贫困的愿望强烈。我们要更加重视本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对待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变化,更加重视这些国家的国情、利益与关切,在扩大开放与推进合作中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作为重点工作。树立机遇大于挑战的意识,积极推进多元多样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努力寻求共同利益,实现包容性发展。不仅重视与环印度洋国家发展经贸关系,促进经济共同发展,而且要努力拓展人力资源开发、科教合作、信息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改善民生方面的合作,推进可持续开发,实现与环印度洋地区国家互利共赢。
三是重视政治互信。信任是国家关系中的稀缺品,它是影响国家行为体互动的重要因素,信任是合作的润滑剂、合作的感情基础。缺乏信任或信任不足导致国家在互动时出现猜忌、怀疑、对抗甚至直接冲突的局面。环印度洋地区是大国博弈的重要地区,新兴国家与守成国家,域内国家与域外大国,地缘竞争十分激烈。除美国外,日本、英国、法国、印度等都积极扩大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在当前中美关系日益紧张,贸易摩擦加剧、西方国家借疫情向中国发难,“污名化”中国的背景下,我们要重视与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互信建设。“民无信不立”,国家间的合作亦是如此。我们要向外界表明中国对印度洋和平、发展、合作的主张以及中国如何处理与别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利益和立场,以消除“中国威胁论”,有效维护中国在印度洋的海洋权益。
印度洋周边各国是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和印度洋周边各国的经济依存和市场需求,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人文交流和互动,已经初步形成了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向心力。云南要抓住这份机遇,担起这份责任,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为中国与印度洋地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胡娟)
来源/作者: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