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蒋文中:青年强则中国强——从闻一多的一生看“五四”对中国青年的深远影响

时间:2021/5/7 10:20:46|点击数:

  2021年,在两个百年交汇起点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从五四运动以来风云激荡的中国革命史看,无不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主旋律,而奏响这主旋律的正是中国青年。毫无疑问,五四运动,启发了中国青年的民族意识和爱国觉醒,形成了强烈的为中国站起来强起来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基础。而闻一多便是众多中国优秀知识青年中颇具典型的代表之一!毛泽东曾赞扬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也提到闻一多“最后的演讲”舍生取义,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

  闻一多,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民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和烈士,都会为他勇往直前的爱国献身精神而敬佩!的确,闻一多堪称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知识分子为国尽忠的楷模和骄傲,然而是什么力量让他敢于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枪口仍拍案而起,发表“最后的演讲”,甘于为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舍生取义,英勇献身呢?从闻一多一生至死不渝的爱国思想,可看到中国青年爱国知识分子的选择,从闻一多勇于舍生取义的故事,不仅可读出“真理的味道”和“爱国主义的力量”, 而且让我们在进入新时代,明理增信,不断淬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将“五四”爱国进一步精神发扬光大。

  国与家、忠与孝的选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但能够将爱国用实际行动贯穿一生并为之献身者,闻一多是真正做到了。在1945年5月3日昆明的“五四青年运动座谈会”上,闻一多向在场的西南联大师生说道:“五四时代我受到的思想影响是爱国的,民主的,觉得我们中国人应该如何团结起来救国。”

  闻一多1917年在清华读书时,在五四运动团结起来救国的爱国思想影响下,并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五四运动伟大斗争中。他在学校为反对段祺瑞政府大呼“爱国无罪”,“爱国的权利,不容剥夺!”激情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在清华学生代表团中,他分工担任中文书记,负责起草各种文书和宣传品,坚定、积极,做了大量工作。一封回复父亲不回家的书信,表达了他爱国赤子的情怀:“忠孝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且男在校中,颇明大义,今遇此事(五四运动),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在国与家,忠与孝面前,闻一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一句掷地有声的“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也终成了他一生为之履行的诺言。

  1923年赴美国留学的闻一多,出版了他第一部著名的诗集《红烛》,用激情洋溢的长诗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传遍四方。1925年5月,闻一多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从事《晨报》副刊《诗镌》的编辑工作,可谓少年得意,然而他面对祖国屡被列强欺侮侵占,充满忧愤。同年他创作了一组诗词,名为《七子之歌》,“七子”,即当时被列强侵占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和大连),在诗中,“七子”以孩子的口吻表达了失去祖国母亲的哀痛心情,读来让人声泪俱下,而其中关于澳门的那首诗,成为了1999年澳门回归时响遍全国的经典歌曲。1928年他出版《死水》等诗集,标志着他在新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还奔走于全国各地,发表爱国演说,他的名言:“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极大地刺激了当时只谈风月,不论国事的诗坛,点燃着青年的爱国激情,在新诗界获得了“现代诗圣”的桂冠。他以诗人的思考方式,更以爱国的热情,融入时代的潮流,不仅塑造着自己热爱祖国的品质,更升华着青年要为国担当的大义。

  教育兴国 刻苦奉献

  抗战爆发后,闻一多随北大、清华和南开大学撤出的师生“衣冠南渡”,经过千里跋涉到达长沙,后又被迫分三路辗转入昆明。闻一多自告奋勇选择参加最艰苦的步行,与曾昭抡、李继侗、袁复礼等教授组成辅导委员会,带领学生踏上前住云南的教育长征之路。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与灼灼目光,就如后来他的木刻雕像般,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深邃的目光,审视着现实,表达了他忧思国家的内心世界。虽一路尝尽苦楚,但他与学生们仍坚强地走到昆明,沿途还作了五十多幅写生画,参与创作出震古烁今的西南联大的“刚毅坚卓”的校训和回响历史“千秋耻,终当雪” 的校歌。

  为专心治学,教育报国,在蒙自分校时他常常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做课卷,博得“何妨一下楼主人” 斋名。返昆明后,他住在北郊司家营,上课很远,但风雨兼程,从不缺席。他主讲中国古代文学,生动而充满激情,深受学生欢迎。后人常多回忆他“讲课时,不是照念讲稿,而是像进入了角色的演员,通过熟练生动的台词,把剧中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语言是那么精炼、形象而又富于诗意”,“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整个课堂就如一幕精彩的舞台剧,他潇洒地表演、自如地指挥,所有的话语、形体、激情都让人心潮跌宕,叹服不已。”他集“诗人、学者、战士”于一身独特的气质,不知点燃了多少学子的爱国革命激情。

  随滇西抗战开始和敌机对昆明不停地狂轰滥炸,昆明遍布面黄肌瘦的逃荒者与失业人员,教师们常常寅吃卯粮,过着艰苦、动乱的生活。闻一多妻子多病,孩子又多,一家八口挤在一间屋子里,生活难以维持。他曾到中学兼课挣钱以补贴家用。但只教了一年就被学校国民党当局以“向学生散布民主自由思想”罪名开除,只得靠刻印章挣点润资度日。但他和联大师生并没有在困境中悲观退缩,仍坚守为中华延续文脉的教育阵地,在饥寒交迫和敌机轰炸的艰难环境里,凭着“刚毅坚卓”精神,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奋发向上,创造着世界教育和科研史上的奇迹。

  追求真理 嫉恶如仇

  闻一多在校园所以有突出影响,一方面是其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分析精辟;另一方面则是他追求真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人格魅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很多师生。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从无怨言。他有不少朋友在重庆做官,也都对他表示过关怀,但他从不企求。一位当上大学校长、教育部次长的朋友推荐他去做官,遭到他拒绝,为了不沾国民党的“官气”,并与之断绝了来往。

  闻一多几乎一生从事的都是教书育人的事业,无论多么清贫困难,五四以来坚持爱国教育和文化兴国的初心,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了也的一生,不仅让他在青年时代能写下传唱于今大量振聋发聩的诗歌,也激励着他成为了著名的学者和教授,且在他功成名就的47岁时,明知在一次次反对国民党的爱国民主斗争中,会如李公朴一样将面对反动派的枪口,仍毅然宁为玉碎地喊出“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豪言。

  舍生取义 英勇献身

  在战火纷扰八年抗战的岁月里,闻一多与西南联大广大师生,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信念,在艰难环境中,不仅积极努力参与培养出一大批世界级顶尖人才,而且与云南人民一道,在坚决抗战、反对投降,坚持民主、反对内战中不仅创造了古今中外教育史上罕见的联大教育奇迹,还使昆明获得民主堡垒之称。这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党对昆明民主进步师生的团结争取分不开。闻一多是较早加入并成为民盟领导成员和中国共产党的挚友的著名爱国知识分子之一。1943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不同渠道对他的帮助,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影响下,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明白了不推翻“三座大山”中国是不可能救亡图强的。他毅然放下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他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西南文化研究会”学习探讨,与李公朴、吴晗、潘光旦、曾昭抡等一道,成为民主同盟的领导骨干,他们写文章、发表讲演、带头游行,在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成为中国著名的民主战士,在之后的“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在纪念回忆与研究中,有太多关于闻一多及爱国师生们,面对国民党反动派镇压毫不退缩地聚会、讲演、游行和在“一二·一” 运动中的英勇流血斗争。在联大教授会上,面对蒋介石下令开除师生的高压,闻一多高呼不惩凶就不复课的坚决陈词;在为四烈士举行的盛大出殡活动中,有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在为四烈士进行公葬仪式上,记录着闻一多那悲愤讲话:“今天我们在死者的面前许下诺言,我们今后的方向是民主!我们要惩凶,关麟征、李宗黄他们跑到天涯,我们追到天涯,这一代追不了,下一代继续追!” ;在四烈士墓前,是他带领大家发誓“我们一定要为死者复仇,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的!” ;在他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中发出的是悲愤的怒吼:“一二·一是中华民国建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但也就在这一天,死难四烈士的血给中华民族打开了一条生路。”他勇敢地揭露惨案真相,抨击黑暗,呼唤民主,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6年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作为民盟领导人的闻一多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然会后不久,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便在昆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当即以民盟云南支部名义,通电全国控诉国民党罪行。他为《学生报》写下《李公朴先生死难专号》题词:“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来!”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为了闻一多的安全,虽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仍毫不畏惧地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为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英勇赴死,献出了生命!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 这是闻一多一生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早年在美国留学时在《忆菊》中写下的美丽诗句,在他如诗般充满爱的一生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为国尽忠的那种炽热的情怀和对真理的追求,体现着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中最终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南联大三校之一的南开大学考察时曾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他引用张伯苓老校长的“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正是这种从五四影响下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予了一个文弱诗人闻一多和千千万万个中国知识青年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新中国英勇奋斗,不惜牺牲的历史伟力!

  今天,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已昂首阔步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讲述闻一多拍案而起,舍生取义的故事,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把教育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体奋斗融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中国青年在学史明理,坚定“四个自信”中,以爱国、自强的姿态,志存高远,不负韶华,不负时代,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勇担历史重任中,以昂扬姿态奋力谱写出时代新篇章。

  (执笔: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历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 蒋文中)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