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仕暄、李启开:坚定道路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时间:2023/4/20 16:47:22|点击数: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独创性地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探寻
1.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早期探索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到了近代,中国的发展逐渐走向停滞,在抵御外国侵略的战争中屡屡失败,最终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历史任务。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好,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也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找到正确道路和可以依靠的社会力量,所有努力都没有能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在资本主义世界“同时发生”“同时胜利”。列宁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一国”或“多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推动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中国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万人,还处于前资本主义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独创性地开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为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3.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新中国建立之时,基础差、底子薄,一穷二白。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造生产关系,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马克思《巴古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列宁《论合作社》都论述过对农业和手工业建立合作社的构想,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法德农民问题》曾经提出“用纸币赎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办法,列宁认为这是个极为经济的方法。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不顺利,出现了富农逃亡、资本家叛乱等事件,成本和代价极高。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目标,创造了在顺利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历史奇迹,得到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和根本政治前提。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以苏为范”开启了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但苏联模式有其突出优势,也存在明显缺陷。中国共产党积极探寻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道路,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撰写了《论十大关系》,明确提出以苏为鉴,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社会矛盾问题处理上,形成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目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形成的独创性成果、取得的巨大成就,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赋予了新的生机活力。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我们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人民军队体制、结构、格局、面貌焕然一新,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伟大的成就。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举世瞩目,用数十年时间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数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世界上任何发展程度和类型国家的国家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成效更显著、发展更全面、体制更完善、机制更灵活、增长更快速、政治更稳定、民族更团结、社会更和谐、人民最拥护、态势更优良。
1.中国与世界的同期比较
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很低:新中国成立时,现代工业产值在全部工农业总产值中只占17%,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从人均国民收入看,1949年美国达到1453美元,英国是773美元;亚洲的印度为57美元,巴基斯坦51美元,阿富汗50美元,而中国只有27美元,不足亚洲平均水平的2/3,是亚洲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1949年到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57亿元增加到3678.7亿元,增长了5.6倍。钢产量、原油产量分别增加16倍、867倍,交通运输业、教育医疗科技事业飞速发展,“两弹一星”试验成功。农业总产值增长了两倍多,在人口增加了4个多亿的前提下,粮食人均占有量从418市斤增加到637市斤,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翻倍增长,人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极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经济从1978年加速起步,1986年超过1万亿元,1991年超过2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2012年达到5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1978年,中国GDP居世界第十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上升到世界第六位,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8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GDP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到18.5%,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镇化率达到64.7%,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当前,粮食问题世人瞩目。新中国建立之时,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共产党政权必然因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垮台。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一文,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宣称全世界所有的粮食出口量都不能养活中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至2022年底,中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1949年,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1.86%、英国的3.49%、印度的47.4%、巴基斯坦的54%。73年后的2021年,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中国人均GDP已经相当于美国的17.87%、英国的27%,印度的5.56倍、巴基斯坦的8.34倍。在原住民人口超过1亿的发展中大国中,中国成为近50年来唯一全面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国家,建立起了全世界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同期比较
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比较。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时期,是世界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双方差距快速缩小。我国经济总量由1978年占世界1.8%上升到2021年的18.5%,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根据世界银行数据,4国的人力资本指数、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基本相当,中国2021年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76%,是日本的3.59倍、德国的4.16倍,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中国与金砖国家的比较。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都是近段时期以来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态势最好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地大物博,巴西资源丰富,印度气候条件好、人力资本雄厚,南非矿产资源丰富,但整体发展状况都次于中国,中国人均GDP、预期寿命、人力资本指数最高,通货膨胀率最低,社会环境最安全,绝大多数指标优于其他金砖国家。2022年2月,俄罗斯卷入俄乌冲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22年11月10日,巴西即将上任的新当选总统卢拉在谈到巴西在与饥饿作斗争时当场落泪,国内党派斗争激烈,社会稳定面临压力。2023年2月9日,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宣布南非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电力危机及其影响。
金砖国家中与中国最具可比性的印度独立于1947年,与中国同在亚洲、同为人口大国,早期建设同样具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特点,两国分别于1978年和1991年走上改革开放道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印度实行资本主义。1949年,印度的整个工业,包括钢产量、生铁产量、铁路里程、产业工人和高中生人数都数倍于中国。人均GNP,1949年中国27美元、印度57美元,1955年中国160美元、印度170美元,1980年,中国290美元、印度260美元,2021年中国12556.3美元、印度2256.6美元,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都高于印度。
3.中国与东欧独联体国家的比较
东欧独联体国家过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在西方“和平演变”下改旗易帜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早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短期内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经济总量快速上升到欧洲第1位、世界第2位,带动世界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跨越。但苏联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唯一的苏联模式,反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根据自身实际独立开展符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探索,阻止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武装干涉。苏联模式的僵化特点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南斯拉夫分裂为6个国家,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曲折。此后,东欧独联体国家政治动荡、颜色革命、国家分裂、民族矛盾不断出现,人民生活水平停滞甚至下降。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现价美元),2021年人均GDP除西部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国超过1.4万美元之外,保加利亚12221.5美元、俄罗斯12194.8美元、哈萨克斯坦10373.8美元、黑山9465.7美元、塞尔维亚9230.2美元、白俄罗斯7302.3美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7143.3美元、北马其顿6694.6美元、阿尔巴尼亚6492.9美元、阿塞拜疆5388美元、摩尔多瓦5230.7美元、格鲁吉亚5023.3美元、亚美尼亚4966.5美元、乌克兰4835.6美元、乌兹别克斯坦1983.1美元、吉尔吉斯斯坦1276.7美元、塔吉克斯坦897美元。
三十多年前,曾有人宣称“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还有人妄称社会主义中国也将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倒下,“红旗能打多久”一度让人民忧心忡忡。在极为困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住了一系列严峻考验,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用铁的事实证明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期比较
中国的发展遥遥领先于当今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越南、老挝积极借鉴中国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构建发展道路。越南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1996年开始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2001年实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积极吸纳外商投资,对外贸易大增,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老挝地处内陆,工业基础薄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大,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较为落后,1986年实施革新开放政策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显著加快。近年来,借助“一带一路”的良好发展机遇,泛亚铁路老挝段开通运营,老挝境内铁路通车里程增长了上百倍,全面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至2022年12月,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一年来,累计运输货物1120万吨,发送旅客850万人次,开行跨境货物列车3000列,跨境运输货值超130亿元人民币。2023年铁路货物运输量和旅客发送量继续保持稳步上升势头,直接带动老挝国内运输成本显著下降、对外贸易大幅度增加、旅游业快速增长,为周边国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示范效应,进一步推动了泰国、越南等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热情。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越南GDP总值3661.4亿美元、人均3756.5美元,老挝GDP总值188.3亿美元、人均2535.6美元。
备受外部影响的朝鲜、古巴依然较为封闭。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朝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亚于中国、越南,甚至也不低于韩国。90年代后,受东欧剧变的影响,朝鲜贸易环境恶化,外汇储备减少,原料、燃料、电力严重不足,工农业生产严重衰退,农业减产,生活必需品极度短缺,人民生活非常艰苦。2022年9月8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施政演说中强调:当务之急是解决吃的问题和消费品问题。古巴持续数十年受美西方封锁,国内政治经济都尽量坚持原来的体制,只是在局部地方作一些小改革,2011年确定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修订《外国投资法》《外国投资项目目录》,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2021年,古巴人均GDP9499.6美元,预期寿命78岁,社会稳定,但经济活力依然不足,国内市场商品较为匮乏。
三、坚定道路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牢固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色,破除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是对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创新发展,其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对现代化理论重大创新,也是对现代化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世界逻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把中国发展与造福世界结合起来,主张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亲诚惠容、合作共赢、美美与共,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逻辑,改变了西方现代化自然异化、社会分化、全球冲突等状况,超越了西方“串联式现代性”的逻辑,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并联式”叠加发展道路,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2.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9个方面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最为本质的区别体现在领导力量和社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量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中国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发展目标上,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本质要求,赋予了现代化更加宽广的领域和更为深刻的内涵。在外交和人类社会发展愿景上,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主张世界多元、国家平等、互学互鉴、合作共赢,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殖民扩张式现代化,把现代化提升到了人类文明的新高度。
3.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推动者、引领者,中国共产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决定的,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障中国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第二,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和实践,促进中国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快速的经济增长、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创造了最伟大的历史成就。现代化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渗透于各群体、各阶层,实现现代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不同国家选择现代化道路必然具有多样性,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建设道路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显示了发展更快速、社会更稳定、受益面更广、成就更瞩目的特点,为世界上希望快速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党长期实践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在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擘画中国发展蓝图,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把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国,从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从科学技术发展滞后到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深刻变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时代需要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工作成效由人民评判。
第四,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去中国化”、脱钩断链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国面临的外部打压遏制不断升级。当今世界是高度交流融通的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单纯依靠国内市场和资源实现充分发展,唯有顺势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顺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同时,面对国内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影响,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较大,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只有深化改革,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剔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进一步焕发活力,构建起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五,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本色,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前进道路上必然面临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新的难题,必然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敢迎接挑战,才能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碰到的各种难题,开辟崭新局面。
4.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现在与将来、发展与安全、政治与经济、社会与文化、人类与自然、规模与质量等系列要素,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立足中国实际大胆探索实践,坚持独立自主、自信自强,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是建设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走得通、行得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定将如约而至。
(执笔:任仕暄,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启开,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