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设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的思考

时间:2022/2/16 9:51:55|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指出,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1951年1月1日,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第一碑”——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设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历史见证。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建议把每年1月1日,作为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作为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的“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把“一心向党、爱国奉献;团结到底、命运与共;坚守初心、奋斗筑梦”的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世代传扬下去。

  设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的重大意义

  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和新要求,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远和根本就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团结誓词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铿锵誓词一经镌刻,就成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云南实践。设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内容的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实践。

  是新时代增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效应的必要举措。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走什么样的路,才能促进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摆在当时各族人民面前的重大抉择。在这紧要的历史关头,各族人民以盟誓立碑的方式,庄严、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在党领导下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的道路,70余年来笃定前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设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是新时代云南传承弘扬民族团结进步历史、增强示范效应、拓展示范载体的重要抓手和必要举措。

  是新时代云南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设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开创新时代崭新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设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的重要依据

  历史依据。1950年12月31日,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决定,要按照少数民族传统习俗,歃血盟誓建碑。普洱专区26个民族(包括民族识别后的12个民族)和党政军共48位代表于次日在宁洱建立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镌刻下“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的铮铮誓言。誓词发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听党话”“跟党走”“民族团结平等”“民族一家亲”“大家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时代最强音。盟誓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其重承诺、守信用的精神内核,今天仍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因此,设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

  政策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节日、纪念日、活动日设立程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了纪念日对于培养人民群众国家意识、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意义,为设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政策依据。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突出成就和民族团结誓词碑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特殊地位及其重大价值,与《通知》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相符合。《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的制定也充分考量了民族团结进步纪念活动的重要性,将每年的1月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2021年12月,教育部在给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何春的提案答复中明确表示,“‘民族团结誓词碑’作为滇西南26个民族团结爱党的历史见证,对于推进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拟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以图片形式呈现‘民族团结誓词碑’,或在相关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有关内容。”这充分证明民族团结誓词碑助推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得到广泛肯定。

  实践依据。历史上,云南边疆各族人民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班洪班老、片马等地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大义之举传扬至今。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的各个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设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具有光辉的实践基础和依据,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必然。

  设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的重大价值

  70余年前各族人民发出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誓词,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新时代的“五个认同”一脉相承。铿锵誓词一经镌刻,就贯穿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中。

  是对伟大祖国的重要认同。誓词发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最强音,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认同。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处边疆的云南各族人民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设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正是对伟大祖国的重要认同。

  是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认同。民族团结誓词碑蕴含的“民族团结平等”“民族一家亲”的精神内涵,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云南实践,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设立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正是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认同。

  是对中华文化的重要认同。民族团结誓词碑所蕴含的精神,旗帜鲜明地把各民族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把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70余年来,云南各族人民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将本民族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导多元文化共生共荣。设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日,是对中华文化的重要认同。

  (作者1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作者2-4单位: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