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仕暄、毛家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
时间:2021/8/13 9:23:08|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低谷,在屈辱中被动融入世界历史进程,开始艰难寻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国家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现代化之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揭开了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之路的崭新篇章。从此,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扛在肩上,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站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赶上时代,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第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百年历史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进程,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1979年12月,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他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4年3月,他指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21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6年6月,他又指出:“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二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到20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并指出“实现了这个目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首次使用“小康”这个概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第二个翻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作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判断,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明确提出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把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的发展目标,既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传承,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激发了全国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热情,极大提升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自身发展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迎来从追赶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进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实践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得到淬炼,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执政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了政治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各方面各领域为全面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第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迈出的关键一步,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在复兴路上承前启后,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性成就,表明当代中国走上了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光明的前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发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展望未来,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执笔: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哲学所所长、研究员 任仕暄;云南曲靖宣威市海岱镇初级中学高级教师 毛家平)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