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紫龙:高质量推进云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时间:2023/1/17 10:01:19|点击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是包括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领域的全面建设,及其现代化程度的全面提升。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有25个边境县(市),110个沿边乡镇,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16个民族跨境而居,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边疆省份。云南边境线上的乡村现代化建设及其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远景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边境地区的发展稳定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中指出,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为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出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云南各州市立足自身实际采取主要做法并初显成效,为继续推动这项规划积累了有益经验。
云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没有边境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云南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总体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为根本遵循,充分考虑云南区域实际和区位优势,聚焦边境边民的建设发展问题,提出并启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让全省沿边行政村都变成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任务:一是经济发展现代化;二是社会事业现代化;三是基础设施现代化;四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边境防控现代化;六是思想观念现代化。这六个方面的现代化任务充分把握了物质与精神、基础设施与基层治理、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明确了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主要发力点。同时,《规划》提出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建设资金、发动群众参与、强化社会帮扶、严格监督检查等组织保障措施,为高质量完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目标任务提供了财力、物力、人力、监督等保障。云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行动方案的提出,积极顺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夯实物质基础和持续提供精神动力,为巩固党在边疆地区的基层政权厚植民意民心民力基础,为更好展示中国形象和提升国际影响力创造有利条件。
云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云南开展边境小康村建设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敢于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探索建立一套务实管用的督促办法,持续凝聚一股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一是高位谋划部署推动。云南把现代化小康村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坚持高位推动,创新评价机制,规范组织实施,强化结果应用。在省级协调推动、州(市)统筹谋划、县(市)具体负责、乡(镇)村主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中,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领导小组,立足具体实际,研究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小康村建设规划,研究解决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重大问题,深入落实“三个工作法”,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充分调动各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建设,全力保障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夯实产业支撑基础。产业是群众增收的关键,是生活富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支撑。边境小康示范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支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在探索产业发展路子上,有的采用“党组织+公司+村委会+村小组+村民”的经营模式,以固定资产方式入股项目,投入运营后,协议合作公司无论盈亏公司每年需给建档立卡脱贫户分红,同时一部分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有的采用“链式”产业模式,按照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谋划布局,把精心打造建设的产业点串联起来,形成产业链。如勐腊县以县级主导的冷链、物流、橡胶等大产业,着力发展天然橡胶、文旅康养、普洱茶、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不仅带动整个县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支撑27个边境行政村的村民增收、集体收入和产业发展。总之,通过科技、技术、市场来提高产业附加值,加速把传统的、分散的产业转型升级为现代的、集群的产业。
三是拓展文旅融合业态。在拓展文旅融合路子上,重点打造突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文旅模式、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文旅模式、突出生态环境资源的文旅模式、突出民族文化风情的文旅模式。麻栗坡县依托英雄老山独特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集红色文化、军旅体验、民族风情、养生休闲、生态采摘等为一体的文旅融合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腾冲市实施“整体保护、历史延续、传承创新”,将古镇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分批次将86个国家传统村落打造为A级旅游景区。勐腊县加强民族村寨、民族风情和民族体育壁画的打造,把创建工作与打造云南重要特色集镇结合起来,成为各民族和谐宜居的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对文旅资源的重组配置,将各地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旅游者喜爱的旅游产品,提高政策措施的适配性与文旅产业融合的有效性,提升了文旅产品供给力,拓宽了文旅产业发展路径。
四是打造生态宜居样板。边境小康示范村的生态宜居建设,努力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洁、村更美”的良好人居环境,实现整洁的村庄环境、宜居的特色民居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折射出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临沧市沧源县班洪乡班坝自然村实施“微景观、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建设行动,开展“七改三清”行动,成功创建班洪“葫芦王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运营6个月实现旅游总收入467万元。临沧市沧源县糯良乡班鸽自然村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85户农户组建起来成立了考班格合作社,土地集中流转,组织群众到公司就业,积极打造万亩连片烟稻、油菜轮作田园风光。边境小康村生态宜居建设不仅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绘就生态乡村新画卷,而且实现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民众健康互融共赢。
五是释放边境贸易活力。云南着力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多举措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持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创新推动开放取得新进展。在积极推动边贸发展路子上,边境小康村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外经贸合作繁荣发展,金融开放水平明显提升,“一线两园”跨境园区不断释放活力。在“一口岸多通道”监管模式下,进出境货运车辆可就近选择海关监管的通道运输进出口货物,有效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在教育、文化、旅游、科技、卫生、抗疫等领域的合作,启动“国门文化”持续推进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重点实施国门书社建设、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互动服务体验区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数字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人才技能培训、文化活动拓展等7个建设项目。边境小康示范村的边贸往来互动,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睦邻、安邻、和邻的积极作用不断发挥,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六是筑牢国门安全屏障。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长期以来,云南一直坚决担负起做好新时代强边固防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为国守门、为国守边、为民守安,为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筑牢安全稳定屏障。在深化强边固防行动上,把边境小康村建设同筑牢国门安全屏障结合起来,全力创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在国门口岸、边境通道、抵边村寨,深化“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深入开展“请党放心、强边有我”等主题活动,引导党员、群众树牢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土意识、国门意识、国防意识。持续巩固“五边行动”工作成果,实施“铸魂、堡垒、头雁、先锋、稳边”“五项工程”。全面构建边境疫情防控“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防群控格局。边境小康示范村的强边固防建设,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构建同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符合的治边格局,不断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
云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实践拓展
当前,云南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增收产业逐步形成、村庄环境越来越好、群众收入大幅提高、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基层党建扎实推进,已成为宜居宜业的典范、展示国门形象的窗口、守土固边的堡垒、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板,为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仍然需要发扬优势长处、攻克短板弱项、驱动创新要素,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实践。
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抓实基层党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只有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才能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发展的效能。在新征程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要加强各级党委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边境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党支部、选好带头人、育好先锋队,强化制度执行,做好风险防控、包联帮扶、明权确责、履职监管,推动制度优势更加充分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产业振兴为基础,形成链式效应。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久之策。只有做到产业振兴,才能筑牢小康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小康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要根据不同发展条件,分类施策,选择适宜的发展产业和模式,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创造村庄建设新模式、塑造村庄提质新形象,进一步细化产业支撑型、文旅融合型、生态宜居型、边贸助推型、睦邻友好型小康示范村建设类型。
以民族团结为前提,维护稳定和谐。民族团结,不仅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我国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新征程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润滇”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数字云南建设、强边固防等结合起来,加大民族地区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力维护好民族团结。
以强边固防为要务,筑牢安全屏障。强边固防攸关大局,是党政军警民的共同责任。在新征程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把确保边境安全稳定放在首位、放在压倒性位置。完善统一指挥、重点突出、行动同频、灵活互补联动体系,实现打击跨境犯罪、法治宣传、破案攻坚、村寨整治、隐患联排、纠纷联调、外籍联管一体推进、统筹落实。以沿边乡镇、村寨为主体,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边防教育,坚决守好国门、管好边境、筑好防线,把祖国西南边疆建设得更加稳固安全。
以对外开放为支撑,扩大国际影响。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是云南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在新征程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要抓住大机遇,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大发展促进大开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能源、数字物流国际枢纽,推动各类关键要素高效流动、交汇循环,不断增强吸引力、带动力、辐射力,以高水平的开放书写辐射中心建设新篇章。
(作者系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字紫龙)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