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云南对策
时间:2022/11/21 14:32:01|点击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行动导则。进入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云南省更需要完整、准确、全面地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区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定位相结合
新发展理念必须基于云南的现实省情,以云南发展中的问题入手。要认清云南对标中东部发达地区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的欠发达现实。云南的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国2.37%,云南虽然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脱贫人口和边缘群体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风险仍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收入比达到2.88:1,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全省129个县(市/区)中,占绝对比重的县财政困难,民生欠账多,基层保运转困难,滇中区与边境地区无法形成多点联动,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建成,支撑产业和新引入产业在产业链中仍处于中前端。
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先协调并处理好云南内部的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间的发展不协调以及云南与周边区域的发展融合问题。首先,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滇中新区、滇东北和滇西的错位优势发展,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其次,关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通过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发展农村农业,带动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坚决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补齐民生保障的短板,实现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再次,云南应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向东北与成渝经济圈形成协同互助相互支撑,向东融入北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西与攀西经济区形成错位互补发展态势,向南通过面向南亚东南亚大通道,与东盟和环太平洋各国积极发展产业合作、能源合作、交通契合、文化交流以及科研合作,对内对外形成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新局面。
二、关注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效应
正确看待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关系。正确认识经济持续发展须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保护环境与经济社会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永续利用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彻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改变单纯运用政府行政手段控制污染的做法,建立市场机制,运用科技手段,实现生产到消费的源头清洁、过程绿色和末端低碳的发展方式。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从加大科技投入入手,加大对废弃资源回收和重新利用的技术研发和推广运用,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建立高耗能、高耗水企业节能、节水审计制度。新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制定绿色准入标准,建立绿色认证体系,对既有的各类开发区实施生态化改造,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推行废弃物综合治理,实现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建立符合云南省省情的污染物排放市场交易机制,倒逼企业建立清洁生产机制,从生产源头开始治理污染,最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创建本省的碳排放交易和排污权交易机制,首先是要考虑的是碳排放权购买方即工业领域内各个企业的碳排放情况的基线调研,以及需求方即各个企业的减排空间与能源审计的成本核算,这是基于将各种含碳气候的排放额纳入核算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其次就是在建立企业的节能配额制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自愿减排的数额以及政策强制减排配额,计算交易的额度;再次是交易的气体以及交易数量核定和价格调整的问题。作为森林碳汇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应考虑如何将森林碳汇纳入交易体系。完善水权交易办法,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加快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收费的试点。以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和节水示范项目为重点,全面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完善农业水费计收办法。云南省应尽快加强对水权交易的研究,尽快开展水权使用权确权的试点工作,研究云南省的金沙江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与下游地区的水权交易流转模式,尽快推行水权交易制度在云南省的试行。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深化环境资源价格改革,使环境资源的价格充分反映生态价值,反映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生态破坏的损失、污染治理成本,严格征收各类资源有偿使用费,完善资源的开发利用、节能和保护机制,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模式。
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云南实际的受益地区对保护地区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地区利益均衡和公平发展的原则,加大对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在国土空间一张图的基础上,解决好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生态环境损益的利益协调问题,促进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在履行主体功能的同时,实现“不开发的发展”“不开发的富裕”。设立省级和州市级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基金主要来源于对矿产、土地、水、水电、旅游、森林等开发利用项目征收生态补偿费,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支持补偿有自然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地区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导致的财政损失以及区域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上下游之间、行政区之间和城乡之间通过协议等方式开展生态合作。
三、优化技术、人才、资源、资本和信息等全要素组合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为科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力量。注重培育新动力和助力,以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践行新发展理念,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力量,更要注重包含技术、人才、资源、资本和信息等全要素的优化组合,将技术创新、人才培育、资源循环利用、资本效益和信息运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研究和全力建设满足新时期创新发展需求的现代要素市场体系,提升云南的科技创新供给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金融、人才、土地、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良性互动,而科技创新是一个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全要素”组合创新的过程。在要素市场中,技术是核心,技术的流通和技术服务的供给是创新体系的切入点。顺应时代要求着力发展技术市场服务主体,加大力度发展技术服务,着力完善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育制度,可大幅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将技术需求方、技术供给方、技术服务有机衔接起来。与此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管作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培育和健全要素市场,形成信息、人才、资金集聚平台,建立健全现代技术市场服务体系,鼓励建设科技创新要素融合服务体系,强化技术与人才、技术与金融、人才与金融的紧密融合,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跨界融合,促进技术资本化、技术产业化。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创新引领科技进步,以创新打造产业新增长点,以创新激发人才流动。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注重加强协同组织建设,发挥政府引导、中介服务、社会资本、科技人才的联合力量,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利益共同体,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要注重培育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要联合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培育一批专业化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的行业龙头骨干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培养一批高端技术转移人才,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技术成果交易、咨询评估、科技金融、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等技术中介服务。
践行新发展理念,要建立完善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互动机制,发挥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加速功能,包括降低风险投资税率、给予补助等多种措施,鼓励风险投资参与到从技术成果研发前期到小试、中试以及后期的产业化全过程。要下大力气促进创业投资和科技金融发展,形成各类金融手段协同支撑创新的健康格局。探索科技创新过程中进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途径,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风险投资的方式解决从技术开发到商品化过程中的资金制约,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环境,使技术市场、资本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满足高新技术与创业资本的对接。
四、强化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
当前云南经济发展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过程中,经济发展形势长期向好、稳中有进的方略不变,正在努力融入全国一带一路和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经济发展中不免暴露出一些隐性危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强化安全意识,树立三条底线思维,即资源开发利用安全底线、金融安全底线、边境治理安全底线。
始终保持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全底线。要摒弃以输出资源和无视长远利益求快速增长的观念,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基础上,制定差别化的开发保护政策。发展县域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容量或以环境容量换经济效益无底线引入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也不能无限制以土地资源指标换资本的思维。实行严格的保护地保护措施,做好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保护好战略性矿产资源,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付费制度,要健全完善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机制、区域协同共建共享机制和跨区生态补偿机制。
防范金融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要有预警思维和危机意识。在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产业市场准入原则,产业发展方向一定要符合地方产业鼓励政策。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时,要适时警惕政府的债务红线和地方偿债能力。要保障政府在民生关注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的投入,以民生保障为底线,活用融资策略,激发民间资本进入重大项目建设。
要始终保持边境安全的思维。云南省是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的省份,多种民族共融共居在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的狭长边境地带。完整、准确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求云南用好边境的优势,建设契合式的产业供给体系和民族团结融合的宜居乡村,发展好边境经济,但也要始终保持边境安全的思维。要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边境联防联控的安全保障机制,守住抵边防线,整合边境治理资源,做到以制度治边、守边和管边,提高边境治理效能,织牢边境防控网络,构建坚强有力的云南边境安全屏障。
作者: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经济研究所 吴璟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