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燊:新时代党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时间:2022/9/1 17:22:14|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摆脱贫穷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一、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旋律,它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其中,追求富裕是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尽管如此,追求社会中少数人的“独自”富裕还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仍然意味着截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纵观人类历史,现代化肇始于西方。发轫于18世纪末期的大机器生产,造就了全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使西方社会率先从农业文明迈入工业文明。然而,在给西方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资本主义式的现代化也在社会成员间制造出了极为严重的不平等。究其原因,资本主义尤其是其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制造出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使社会财富最终都会从劳动者的手中流入资本家的钱袋里。甚至随着这种现代化不断演进,社会生产力越是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越是扩大。正因如此,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最终只能是少数资本家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将其充分融入到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就曾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坚持上下同心、尽锐出战,使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党还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其中也包括人自身精神的发展。然而,在各国的现代化实践中,物质文明的繁荣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精神文明的进步。尤其是在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不仅导致了个人物质欲望的空前膨胀,还造成了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盛行。另一方面,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一味鼓吹个体价值,片面突出个人感受与个体偏好,忽视乃至否定集体主义精神和美德。及至当代,极端的个人主义不仅加剧了西方社会内部的价值分歧与冲突,更使一些个体由价值多元逐步走向了价值虚无、精神空虚。凡此种种,都充分表现出西方式现代化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是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不相协调的现代化。与西方式的现代化不同,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改革开放后,面对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精神状态变化,邓小平同志就及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为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组织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使思想文化领域向上向好态势得到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进学习大国建设;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等活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三、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自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来,迅猛发展的工业化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便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对西方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了批判。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而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又相继发生了多起环境公害事件,损失巨大,震惊世界,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深刻反思。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一直将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一段时间以来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明显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呈高发态势,成为国土之伤、民生之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此基础之上,党从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党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及海岸带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除此之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作出力争二〇三〇年前实现碳达峰、二〇六〇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四、中国式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回顾世界现代化历史,无论是对内的剥削与压迫,还是对外的侵略与殖民,西方先行国家的现代化无不建立在“血与火”的基础之上。为了实现资本的对外扩张,西方国家通过暴力与血腥的方式打开了世界商品市场,也使世界其他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民族。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西方赢得世界,并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或宗教的优势,而是通过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方面的优势”。20世纪中叶,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启现代化进程。然而时至今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没有放弃主导世界现代化格局的美梦,强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并通过经济操控、政治干预甚至代理人战争等手段,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控制和利用,严重阻碍了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说,西方式现代化是零和博弈、恃强凌弱的现代化,是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放眼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近代遭受欺凌和战争的苦难经历,让中国人民更加珍爱和平。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充分继承了中华文化崇尚和平的优良传统,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不移推进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高举合作共赢旗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间协调与合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还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在气候变化、减贫、反恐、网络安全和维护地区安全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阔。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并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一条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现代化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之路,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执笔:杨东燊,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哲学所)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沈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