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君:RCEP|印度不加入的原因及影响
时间:2021/1/4 17:24:30|点击数:
历经八年谈判,亚太十五国最终于在2020年11月15日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该协定是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的高水平的互利互惠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目前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发展水平各异,且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其成立将对成员国加强经贸投资合作、人员跨境流动、资源优化整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对亚洲乃至全球构建新型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印度作为一个亚洲重要国家,在参与了多年谈判后,最终选择不加入RCEP。对印度不加入RCEP的原因及影响,我们需要客观分析、冷静观察、理性对待,不随意叫好或批评,以推动RCEP早出成效,促进共同发展。
一、签署RCEP的意义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进入了新的阶段,加之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谈判受阻、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更需要世界团结合作,相互开放市场,加强经贸合作,以共同应对挑战,促进共同发展。
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日韩澳新五国参加,其签订后成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十五个成员国在2019年的人口达22.7亿,生产总值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5万亿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资流量达3700亿美元,均占世界的大约30%。这样一个高水平自贸区的成立,在全球尚属首次,在近年来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盛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鼓舞经济全球化的信心。RCEP成功签署,形成了一个全球超级自贸区(MegaFTA),在全球多边主义失势、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这是对世界多边主义、开放主义的一种鼓舞,既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大市场,也有利于世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全球继续沿着自由贸易方向发展。
其次,有利于稳定全球经济增长。RCEP国家不仅经济总量大,而且产业齐全,许多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对世界工业增长的贡献超过70%。特别是RCEP中的中国、东盟以及韩国是世界新兴市场,经济活力强,经济增长率高,对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有专家指出,如果RCEP成熟运转,将使成员国每年GDP增长0.5%,出口额增长5.5%,并带动全球经济增长0.2%。
第三,有利于整合优化配置各方资源。签署RCEP之前,许多成员国已相互签署自贸协定,例如中国,2002年与东盟、2008年与新西兰、2014年与澳大利亚、2015年与韩国分别签署自贸协定。日本、韩国等也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协定。这些协定没有形成整体,且内容不一。而RCEP涉及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服务贸易、投资、自然人临时移动、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中小企业政策等,是一个全面、高水平、互利互惠的自贸协定。协定的最终生效,将有利于整合优化配置区域内的各方资源。
其他方面的重大意义还包括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消费者福利,在各成员国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二、印度不加入RCEP的原因
考虑到RCEP具有上述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拥有13亿以上人口的亚洲大国印度选择不加入,就是一件大事,值得细究。
印度不加入RCEP虽然有经济、体制、战略、心态等方面的具体原因,但“再博弈”的心态十分明显。客观地看,RCEP通过削减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建成区域统一市场,一旦付诸实施,将短暂冲击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印度经济,从而引发其国内利益集团的反对。
印度不加入RCEP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担心经济受冲击。
印度经济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其产业结构极不合理,一直以服务业为主,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一直较低,加上总理莫迪2014年上任后大力推行的“印度制造”并没有取得预期成绩,使得印度进口依赖严重,贸易长期逆差。目前,印度同RECP 十五个成员国中的十一个国家都有贸易赤字,原因是印度制造业薄弱,生产规模小、分散,产品价格高,没有国际竞争力。
在印度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仅占10%,而初级产品占三分之一。许多工业品如水泥、钢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20%甚至30%以上。但印度认为,其国内有巨大的市场,其产品可以满足国内市场。
印度的农业主要依赖政府补贴,现代化程度低,不能与澳、新、日等相比。一旦加入RCEP,关税降低或取消,其制造业、农业、乳制品等薄弱产业会受到较大冲击,一些企业会关闭,工人会失业。
印度是一个长期采取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措施的国家,在RCEP成员中的关税居于前列,以前与印度签署自贸协定,印度都要求别国做出更大让步。例如印度与日本签署的CEPA(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印度对日本产品征收的关税降至7.5%,而要求日本对印度产品征收的关税降到3.3%。
这次,由于成员国众多,一些国家比印度经济发展水平还低,要单独对印度做出更大让步比较困难。印度因担心被中日韩等国家占便宜,导致贸易逆差扩大,而在关税基本税率、原产地规则、服务贸易、市场及投资规则等方面反复谈判。
因担心加入RCEP后对相关产业带来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数百万人失业,而这与其振兴制造业的愿景不相符,所以印度选择了不加入RCEP。
第二,担心中国主导RCEP。
印度一直对中国的崛起十分担心,其对外合作政策总是以自己为主导,积极推进BIMSTEC(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季风计划”、“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印度洋海军论坛”等。
而在RCEP成员国中,中国是最大的经济体,并且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政治经济地位独一无二。西方媒体以及印度有关人士都认为,RCEP会被中国主导,或者担心中国借RCEP进一步扩大地区影响力。印度前外交部长坎瓦尔·西巴尔(Kanwal Sibal)就说,“印太战略”国家要求“对付中国”,而RCEP加强了与中国的经济联系,稀释了“印太联盟”的作用。
所以,印度不愿意加入被中国主导的RCEP。
第三,国内势力反对。
印度是选举政治,也是利益博弈的政治,其对外政策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印度国内不仅政治分裂严重,而且经济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要与中日韩等国竞争信心不足。在是否加入RCEP问题上,其国内一直有不同声音。主要反对声音来自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和农民,以及国内部分政治势力。前者属于底层人士,收入低,无力承担RCEP带来的竞争压力与风险,后者反对加入RCEP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在巨大压力下,莫迪政府不得不放弃加入RCEP,以维持在国内的执政基础。
第四,经济增速下降。
近年来,为促进经济增长,莫迪政府出台了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并积极改善营商环境,以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发展,完善产业链,但效果差强人意。目前,印度经济下滑严重,国内保护主义呼声高涨。2020年,受疫情影响,印度经济增长率创下几十年以来的新低。由于经济增长下降,改革受阻,债务增加,失业率上升,民生艰难,反对党以及竞争力弱的农民、工商业者开始频频向莫迪政府发难。
例如2020年5月,印度准备在农业领域废除农产品收购“中间人制度”,就引发了农民的抗议活动。9月印度政府通过的三部改革法案(《农产品贸易和商业法案(增强与促进)》、《农民价格保障与农业服务法案》和《必需品(修正)法案》),更导致农民不顾疫情影响,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原因是农民担心农产品自由流通后议价权丧失,影响收入。一个有利于长期农业发展的改革都引发农民如此不满,如果政府签订RCEP,反对压力更大。
第五,为追随“印太战略”留下空间。
长期以来,印度实行“左右逢源”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目前,在地区合作框架中,除RCEP外,美国等国家积极拉拢印度加入“印太战略”,脱欧的英国也希望与印度签署自贸协定。而印度认为当前是自己的发展机遇期,各方都有求于印度,自己可以待价而沽。
由于过高估计自己影响力,美国拉拢,且存在“印太战略”的退路,印度在RCEP 问题上要么“漫天要价” ,要么“斤斤计较”,这增加了谈判的难度。
三、印度不加入RCEP的负面影响
如上所述,RCEP的签署意义重大。相应的是,印度不加入RCEP也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会干扰自身经济发展和“东进”战略的推进,另一方面不利于RCEP的发展壮大以及印太地区的稳定。但也不必高估印度不加入RCEP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不加入RCEP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
印度不加入RCEP,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近年来,“莫迪奇迹”已开始褪色,印度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印度仅靠自身力量难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至少会将其发展进程延后。因为RCEP成员国多、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而印度许多原材料、大宗商品、技术、产业资本的来源地及出口市场都在亚太,加入RCEP原本可以使印度更快融入本区经济,获取各种资源,助力经济稳定增长。不加入RCEP将令印度错过许多发展机会,影响其长期发展。
其次,不利于印度“东进”战略的深化。
“东进”战略是印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期实施的战略,目的是拉近与亚太国家的关系,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印度不加入RCEP,将影响其与东盟、日本等国家的贸易投资关系,挤压印度向东盟等地的发展空间,也不利于其与东盟国家的经济竞赛,还影响其联合其他成员国共同制衡中国的企图。
第三,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团协作和互利共赢。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只有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尽管亚太地区各国国情不同,但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愿望强烈。RCEP充分尊重各国发展的多样性,积极寻求在竞争中加强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路径。印度不加入RCEP,不仅影响到RCEP的规模,削弱贸易创造效应,而且影响到亚洲国家的团结协作和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四,增加印太地区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尽管印太地区经贸合作增加,但互信程度仍然不高。印度与中国有矛盾,东盟担心其地位被中国夺去,日本、澳大利亚等对中国有防范心理。同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又积极拉拢印度。特别是美国提出“印太战略”以来,就一直希望共同打造“亚洲版北约”,共同遏制中国。印度不加入RCEP,一方面会推动印度向美国靠近,另一方面也给美国看到了拉拢印度的机会,这将使印太地区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
四、未来展望
这次印度的决定引起广泛关注,也引起广泛讨论。目前来看,对印度不加入RCEP之举的评论两极分化严重,有给予正面评价的,但大部分意见给予了负面评价。
我们认为,这是不太恰当的,特别是在国际格局大变动、中印关系处于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客观、冷静、理性看待印度的选择。在我们看来,今后,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各国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消除误解。
目前,对印度不加入RCEP,网上网下都在热议,有的说印度是不计后果,“临阵脱逃”,有的说“印度退群有利于中国”,“印度将后悔莫及”,有的说印度将成为“孤家寡人”、“ 亚洲孤儿”,还有的说“印度自己不加入RCEP,可以减少中国的麻烦”,有的甚至说“美国从经济上围堵中国的想法落空”,等等。
其实,这些言论并不利于消除误解,也经不起推敲。印度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一员,无论是从经济体量还是从影响力看,印度都是十分重要的。印度不参加RCEP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而且,RCEP才刚刚达成,到底有多大影响还需要持续观察,过早得出“印度退群有利于中国”的结论未免不客观。
今后,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要努力消除彼此的误解,弥合分歧,共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共创美好未来。
第二,积极推动RCEP的正式实施。
此次签署的RCEP还是草案,还需要各国批准且达到规定数(东盟十国当中的六个,再加上中日韩澳新五国当中的三个)后才能生效。今后各方应共同努力,防止反复,尽早推动RCEP正式实施。同时,RCEP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需要相关国家启动新的谈判,不断深化合作,形成更高标准的自贸区建设,以提升印太地区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
第三,日后允许印度无条件加入。
RCEP签署时的领导人申明确认,印度可以观察员身份参加RCEP会议,且和RCEP签署方举行经济合作活动。这是给印度留下了“后门”,而且东盟以及中、日、韩、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也通过各种方式分别发表了欢迎印度加入的言论。中国商务部更早在2019年12月就表示,尊重印度(暂时不参加RCEP)的决定,但谈判的大门永远打开,中方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印度恢复谈判。
第四,关注印度的开放。
从总体看,莫迪政府要打造“新印度”的目标不会改变,其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步。2020年11月17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就表示,印度并非“将世界拒之门外”,而是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预计,退出RCEP后,印度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开放。
一方面,“东进”步伐不会放弃,印度将继续寻求与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RCEP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另一方面,其“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的战略不会停步,印度将进一步加强与欧盟、英国、非洲、美国、拉美等的经贸合作,签署双多边贸易协议,增加其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作者: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副院长、研究员 陈利君)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