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时间:2021/9/26 9:23:03|点击数:
日前,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同志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必须担负好的重大政治责任,要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一场“思想革命”、“环保革命”、“体制机制革命”,坚决全面彻底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云南贡献。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召开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切实扛起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职责,全面展现云南天最蓝、水最清、山最绿、空气最清新、环境最优美的壮美画卷,不断满足云南各族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对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云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这个道理要铭记于心、落实于行。这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钱。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就是要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这种空间均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四)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红线的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我们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要精心研究和论证,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态红线,如何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把良好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
(五)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六)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是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绿色发展必须节约能源资源。我们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七)以系统工程思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八)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九)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要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特点的工作,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推动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
二、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认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深刻阐述了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六项原则”,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和世界携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的共赢全球观,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核,是云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根本遵循。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问题,特别是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九大高原湖泊保护与治理问题,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守护好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金色招牌。
(一)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因此,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一是要继续深入推进“森林云南”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全社会林业总产值,提高林农从林业中获得水平,为推进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云南省生态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州(市)、县(市、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开发,并坚持尊重自然、优化结构、有限开发、集约开发、协调开发、特色导向的原则,在构建“一圈一带六群七廊”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的同时,构建好“三屏两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三是要构筑“三屏两带一区多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以青藏高原南缘生态屏障、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南部边境生态屏障、滇东—滇东南喀斯特地带、干热河谷地带、高原湖泊区和其他点块状分布的重要生态区域为核心的“三屏两带一区多点”生态安全屏障。
(二)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以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法规建设,深入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效机制,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体系,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评估与监测研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等任务,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面积,增加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数量,提高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开展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地调查与评估,完善生物多样性信息及数据库,实现共享并实施有效监控;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国家级、省级保护区功能稳定,使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生物多样性资源出入境管理制度以及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使特有物种和极小种群得到有效保护,物种丧失局面基本得到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三)推进跨境生态共同体建设
积极推进与云南接壤国家生态共同体建设。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云南示范项目(三期)的实施,积极发挥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云南分中心的作用,参与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推动与老挝南塔省和琅勃拉邦等北部省份的跨境生态环境保护交流合作,继续加强与缅甸和越南开展环境保护交流合作。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认识推进跨境生态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严格遵守相应的国际公约,在双方认可的合作框架内开展生态安全与治理的合作。建立相应的协调和处理生态问题的合作机制。积极鼓励、支持和培育相关社会力量在国际合作的框架内开展生态合作。不断总结合作经验,推进跨境生态共同体建设。
(四)采取革命性措施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治理
九湖治,云南兴;九湖清,云南美。要牢牢守住“湖泊是用来保护的,不是用来开发的”底线,深入扎实开展“湖泊革命”,采取革命性措施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治理,认真落实《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严格贯彻保护优先、严格管控、一湖一策、系统整治的治理思路,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施治的彻底转变,坚决打赢过度开发建设治理、矿山整治、生态搬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质改善提升、环湖截污、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等“八大攻坚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九大高原湖泊,形成河湖水质优良、生态系统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人水和谐美丽家园。
(五)积极讲好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
近年来,云南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涌现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以洱海保护治理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涌现出文山州积极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让生态旅游变成群众致富的“聚宝盆”的故事;涌现出屏边县坚持“两山理论”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增绿造林工程,持续推动林果产业发展,积极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进一步完善生态护林员管理,让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农民“钱袋子”更鼓了的故事;涌现出腾冲市把良好的生态作为发展的基本依托和最大优势,加强绿水青山的资源转化,推动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腾冲样板的故事;涌现出华坪县把生态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实施矿山复绿、荒山补绿、城乡披绿,将煤山变青山,绿色生态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绿色福利”的故事;涌现出亚洲象北移和南归,生动展现出了“人象和谐”的美丽图景的故事,等等。我们要以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为契机,聚焦“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向世界讲好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全面展示云南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效,向世界发声共同保护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云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效,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作者系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 黄小军)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