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琼:“六”抓“六”强化 推进新时代云南人才工作
时间:2022/2/18 15:53:12|点击数:
2022年2月16日,云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并就真心爱才、悉心育才、诚心引才、精心用才等方面做出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促进新时代云南人才工作发展,要注重环节把控,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实人才领导工作,强化政治引领
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人才制度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深化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首要内容,是我们党快速壮大人才队伍、持续增强人才效能、将人才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的重要经验,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推进云南人才工作要贯彻好党管人才的方针,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力量,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政治引领,做好服务保障,强化考核问责,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要继续实施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拿新招、出硬招,亲自研究、亲自推动人才工作打开新局面。要以更强的合力抓落实,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要以更强的政治引领凝聚人才,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引导广大专家人才为云南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积极贡献。
二、抓实人才引进,强化集聚效应
不拒众流,方成江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进入新时代,云南省以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以项目化支持为助推,加强人才引进力度,着力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截至2020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66.35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94.5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90.4万人,高技能人才达130.3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126.54万人,全省社会工作人才达8.45万人,全省人才队伍的结构、素质进一步优化。
然而,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人才问题依然是困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做好引才工作,特别是引进高端人才仍有差距。因此,仍需聚焦重点、拓宽渠道、创新方式,推出一系列举措、展开一系列行动、实施一系列工程,在人才引进工作上着力,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包容的环境,吸引更多人才集聚云岭大地。具体而言,要进一步强化需求意识,摒弃盲目攀比及指标性引才的做法,根据事业需要精准选才引才。要以更开放的视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助力事业发展,破除在周边选人的困境和制约。要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拓展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持续深化人才柔性引进成果。
三、抓实人才培养,强化潜能发挥
人才成长靠培养,新时代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要大力实施“育才工程”,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最大限度挖掘和开发现有人才潜能。近年来,云南省抓好引才和育才两项工作,通过实施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近日,云南省出台《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在保持政策延续性的同时,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对原来省级人才计划进行迭代升级,设立了“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对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教学名师、名医、文化名家等人才给予工作生活补贴和经费支持,为人才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
迈入新征程,云南省育才工作面临新的形势,要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让各类人才茁壮成长、发挥作用。一方面是要注重从德才两方面培养人才。首先,“德”是人才第一标准和第一培养目标,要将德育教育贯彻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其次,人才发挥作用靠专业能力,“才”的培养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聚焦云南省发展定位和需求育才,人才培养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三个定位”,围绕服务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任务提供有力支撑。最后,还要注重长期性、全过程培养,人才成长有周期,并非一时之功,通过长期培养、全程培养,为事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
四、抓实人才评价,强化精准分类
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在推进人才评价方面,云南省通过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改进人才评价方式,解决人才管理行政化官本位倾向、人才评价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等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云南省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四唯”现象仍然没有完全破解,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仍需健全完善。
为更好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大力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实现云南省人才评价更加精准科学、合理有效、务实多元、规范公正,识才爱才用才容才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一是要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坚持德才兼备,加强对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从业操守等评价考核,完善人才评价诚信体系;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突出工作能力和实际贡献。二是评价体系摒弃一刀切模式,进一步落实分类评价的要求,改革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等问题,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丰富评价手段,分类建立健全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
五、抓实人才流动,强化科学配置
科学有序调配人才资源,把人才用在最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让人才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最大的价值,是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差异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为破解人才流动难题,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云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放开全省城镇、城区户口迁移政策;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打破身份、行业、部门和所有制限制等,构建合理公正的人才流动格局。
继续做好云南省人才流动工作,一是积极主动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环境,加强对人才的聚集和吸纳。二是遵循人才成长流动的市场规律,做好人才“蓄水池”和“流动站”,为人才松绑,支持人才到更大的平台去发挥作用。三是明确鼓励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导向,引导人才到国家更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六、抓实人才激励,强化保障机制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激励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人才获得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从而进行更主动的创造和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人才政策持续发力,“放权、松绑”深入人心,“激励、保障”更趋完善,全省各地各部门推动人才工作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5年一届的“兴滇人才奖”,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表彰在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明确,科技人员可从科技成果转让或许可净收入中提取比例“不低于70%”,对科技成果出让方、受让方、转化服务机构等给予补助,极大提升了人才激励成效。
进一步激发人才的敬业奉献精神,既要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培养,更要注重对人才的使用激励,要坚持人才政策的激励导向,真正把政策效能体现到吸引更多人才、用好每个人才的实际成效上。在创新激励机制上狠下功夫,需要从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方面着力。在对人才精神激励方面,通过加强与人才交流,鼓励人才作用发挥,为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工作表扬表彰等方式,提升人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对人才物质精力方面,努力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与人才业绩贡献相衔接的奖励激励制度。
(执笔: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黄颖琼)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