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权:“四个突出特点”是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决策依据
时间:2020/10/27 16:50:20|点击数: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做好一个地方的工作,首先要认识本地区的特点。同时,精辟概括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精准抓住了云南省情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特征,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
一、准确把握“欠发达省份”特点,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属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这个突出特点表明:一是云南的地理方位在全国处于西南边疆。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邻近多个南亚国家,边境线长4060公里,是我国拥有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是中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具有十分优越的沿边优势。二是云南经济发展的方位在全国处于欠发达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全省GDP在全国的位次由23位跃升至第18位,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效,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总体解决,2015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753.8万人,到2020年6月底已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已整体脱贫。近年来云南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云南经济总量已经突破2万亿元,但欠发达的省份的现实地位没有根本改变。云南国土面积39.41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8位,人口4858万人、居全国第12位,2019年云南GDP总量仅为全国的2.34%,人均GDP为4.79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6%,居全国第24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3.53亿元,仅占全国总盘子的1.09%,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69个百分点,滇西北、滇东北等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遍发展滞后,而且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缓解。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的成就,但继续攻坚、巩固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云南仍然处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爬坡上坎、滚石上山的阶段,富民强省依然任重道远。
和全国各省区比较,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弱项十分明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云南更好地发展。像云南这样发展滞后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在保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速度上可以也可能适当快一些,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云南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两型三化”产业发展路子,打好世界一流“三张牌”,就是要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推动八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健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化升级烟草、电力、有色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二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进一步做强做优绿色能源产业,把绿色能源打造成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打造“绿色食品牌”,就是要依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加快形成品牌集群效应,打造一批具有云南特色、高品质、有口碑的“云南名品”和“金字招牌”;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就是要充分发挥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三是大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质量强省战略,推进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资源整合共享,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重大创新和产品应用。四是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做强滇中、搞活沿边、多点支撑、联动廊带”,构建以滇中城市群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带动的城市化格局,整合优化提升各类开发区;纵深推进滇西发展,统筹推进滇东北、滇西北等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交通体系。五是全面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推进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沿边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边境小康示范村。六是全力建设最美丽省份。扎实做好空间规划大管控、城乡环境大提升、国土山川大绿化、污染防治大攻坚、生产生活方式大转变等工作,让“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成为云南的靓丽名片。只要云南心无旁骛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二、准确把握“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的特点,努力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这一突出特点表明:一是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全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16个跨境少数民族、15个特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截至2019年达162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6%;全省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共78个县市,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是全国世居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自治地方及实行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也是全国民族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二是云南是我国宗教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云南都有;佛教中的藏传佛教(喇嘛教)、汉传佛教(禅宗、密宗等)、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等云南都有;中国传统宗教道教云南也有。此外,云南各少数民族普遍信奉“万物有灵论”,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表现形式的各民族原始宗教信仰比较普遍。三是云南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云南边境线长4060公里,占全国18000多公里陆地边境线的五分之一,也是中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四是云南是全国民族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以上四个特点表明,云南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疆问题和贫困问题等相互交织,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边境安宁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云南的民族工作,到中央工作后,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先后对云南的民族工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1月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殷切希望。云南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力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践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创新民族工作理念,拓展民族工作思路,制定一系列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特殊政策和措施,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发展权益。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五个认同”为切入点,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到家庭、社区、社会。四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完成第二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五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完善宗教工作“网格化管理、问题清单交办、责任清单落实”新机制。六是持续推进示范区民生持续改善、增强发展动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六大工程”建设。
三、准确把握“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特点,努力建成我国生态文明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这一突出特点表明:一是云南是世界的“生物资源基因库”。全省林业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居全国第1位,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等3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2位,森林覆盖率59.7%,是全国平均水平(21.63%)的2.76倍,居全国第7位,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云南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云南在4%的国土面积上栖息着全国50%以上的动植物种类和70%以上的微生物种类,拥有85%以上的植被及生态系统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脊椎动物有2273种,占全国的52.1%;高等植物有19365种,占全国的50.2%;各类生物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一半,种类之多、资源之丰富为世界之冠,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二是云南是中国的“植物王国”。云南是我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的、外来的植物种类很多,在全国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就有426科2592属17000多种,占60%以上,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的植物达171种,占44%。其中,云南樟、四数木、云南肉豆蔻、望天树、龙血树、铁力木等都是云南省特有树种。此外,云南省还拥有许多在遗传育种上具有很高价值的农林园艺植物的野生种质资源,以及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等古老植物。云南还是“药物宝库”,生长着2000多种中草药,三七、天麻、云木香、云黄连、云茯苓、虫草等质地优良,享誉中外。三是云南是中国“野生动物王国”。云南省野生动物之多堪称全国之冠。野牛、野象、印支虎、滇金丝猴、蜂猴、长臂猿、白尾梢虹雉、犀鸟等46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猕猴、熊猴、灰叶猴、小熊猫、蟒、穿山甲、麝、绿孔雀等154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滇西北海拔2500—4500米的白马雪山上,滇金丝猴是世界上除了人类以外分布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南的亚洲象和绿孔雀已成为云南形象代表。四是云南是中国的“绿色银行”。全球生态产品大体可以归结为4大功能17种服务39类。由于特殊的生态条件,使云南单位面积提供的生态产品种类多、产量大、质量优,属于全球生态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和输出基地,而且大多都有上乘产品,生态系统服务和产品供给能力强大。目前,云南森林覆盖率达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水塔”“碳库”“绿色银行”等功能十分明显。初步研究表明,云南省生态资产的总价值为41894.174亿元,是云南省GDP的3.076倍,其中直接价值占15.94%,间接价值占84.06%,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达1.48万亿元/年,居全国首位,自然保护区提供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就达2009.02亿元。五是云南是“世界花园”。全省分布有2100多种观赏植物,其中花卉植物在1500种以上,不少是珍奇种类和特产植物,堪称珍树、奇花、异草的花卉王国。山茶花、杜鹃花、报春花、龙胆花、百合花、木兰花、兰花、绿绒蒿被誉为八大名花。仅杜鹃花就有约300个品种,茶花也有上百个品种。目前,云南省已形成多品类、立体化的全省性花卉生产带,2019年,云南省鲜花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量139亿支,产值120亿元。六是云南是“亚洲水塔”。长江、珠江、澜沧江、红河、怒江等大江大河发源或流经这里。作为亚洲的水塔或水管,云南生态环境关乎大江大河下游10多个国家、10多亿人口的水资源、水环境及其生态安全,尤其是对我国长江、珠江下游黄金经济带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云南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大的优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资本,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基础。
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又是生态环境环境比较敏感脆弱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云南面临着若干生态风险:一是九大高原湖泊水质下降的风险。湖泊入湖污染负荷控制仍未得全面控制,治理成果尚未巩固,水质仍不稳定。二是重金属污染及土壤污染隐患。云南是全国14个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省份。三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风险。云南重点保护物种总数占50%以上,物种濒危程度加剧,381种物种处于“极危”状态,847种处于“濒危”状态。四是资源利用依然十分粗放。环境承载力吃紧,“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时有出现、粗放式和掠夺式开采尚未杜绝。五是自然灾害风险加剧。除台风外,地球上的所有自然灾害云南都有,地震、地质灾害、极端天气频繁发生,防大灾救大险的任务十分艰巨。六是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加大。云南是全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边境沿线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任务十分繁重。
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弄没了,搞坏了!云南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刻认识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和国际生态安全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实施清水、净土、蓝天、国土绿化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以更有力的举措,控制污染源头,狠抓末端排放治理,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好美丽云南,使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前列,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的成果。二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抓紧抓实,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规制度和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完善生态文明保护的法律体系,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推进“森林云南”建设,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健全生态空间规划布局,构筑“三屏两带一区多点”生态安全屏障,推进跨境生态共同体建设。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和模式探索,不断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生态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评估和产权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五是擦亮“七彩云南”这张名片。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护好我们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让“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更加响亮,早日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
四、准确把握“大通道和桥头堡”的特点,努力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这一突出特点表明:一是云南在国家发展大局和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意味着云南是不仅是我国向东南亚10国、南亚8国和环印度洋42个国家开放的枢纽和战略高地,在国家周边外交和对外开放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云南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云南省陆上边境占全国近五分之一,是我国唯一能够通过陆上公、铁、水三路直接深入到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腹地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省份,拥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印度洋及孟加拉、印度相近,向东、向北联通我国内陆,向南可直达河内、曼谷、新加坡和仰光,向西可经缅甸晈漂港或经孟加拉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大通道,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交汇点。三是云南拥有战略叠加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澜湄合作机制、中老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在云南叠加交汇,云南正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关键枢纽。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大通道,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2020年1月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要求云南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在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云南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立足全球大视野、全国大格局来审视和谋划云南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自觉在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中找准定位、把握机遇、勇于担当,用足、用好、用活中央和国家的开放政策,将区位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打造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靓丽名片。一是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进一步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快以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人文交流为重点的辐射中心建设,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二是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三是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形成内外统筹、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云南与周边国家各领域的合作,建设外向型产业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四是积极探索沿边地区先行先试政策,打好沿边和跨境“两张牌”,积极参与中缅、中老泰、中越、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建设,加快跨境产能、跨境金融、跨境旅游等方面合作,探索沿边地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等先行先试政策,努力为沿边地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五是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中缅、中越、中老泰等国际开放大通道建设,打造区域跨境物流中心,建设沿边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大力发展八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深化扩大我国与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的务实合作,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开放前沿、辐射中心。六是加强与各类功能平台联动发展,全面加强与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各类开发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加强与国内各类载体平台的合作,加快构建全面对外开放平台体系,努力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
来源/作者: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