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权 张兆民 | 中国共产党百年边疆治理思想史论
时间:2022/9/5 15:38:09|点击数:
作者简介
杨正权,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张兆民,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后,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视为革命任务,并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民族平等与自治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通过不断探索与总结,提出了“长期建疆”、民族区域自治、边疆基础建设等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治什么疆、怎样治疆的思考和探索。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依据国际和国内形势变化,审时度势,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创新和发展了民族平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两个大局”,提出“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以及“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和“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等边疆治理的重要原则,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以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将从政治强边、依法治边、富民兴边、长期建边、民生稳边、基础实边、生态绿边、文化润边、人心聚边和党建固边十个方面做全面阐述。
一、政治强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一系列战略举措,通过民主改革,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确保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明确,“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总之,边疆稳定是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关键因素,是国家边疆治理的最高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的基础上对民族平等关系理论进行进一步创新,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民族平等是我们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考量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状态的目标,点明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
二、依法治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中国共产党采取国家最高立法的方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疆”“依法治藏”。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建设符合中国边疆实际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边疆。依宪依法治边,也是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于着力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法治建设目标。
三、富民兴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指示,参加农业生产的人民解放军“应当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根据中央指示,在中国西北、东北和南部等边疆地区分别实施屯田戍边与设立生产建设兵团等措施。自此黑龙江、新疆、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先后建立了一大批农场和相应的农垦管理机构。1981年6月30日,邓小平批示恢复一度中断的生产兵团建设。从实践效果看,“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兄弟民族相互支援,推动新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边疆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顺应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望;同时,边疆民族地区能否顺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事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发展大局的内在要求,必须不断推进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四、长期建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参加生产,不是临时的,应当从长期建设观点出发”。经过三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时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交通公路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把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反复强调,“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2000年,中共中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确定为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高度把握边疆治理工作,重提“长期建边”思想。长期建边的思想,就是要本着一切工作从长计议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五、民生稳边
1949年后,毛泽东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看作边疆治理的首要问题。他指出,“新疆今后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生产,举办合作社,兴修水利和改善人民生活”。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边疆民族地区“更重要更根本的问题,是要使各兄弟民族人民的经济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平等的根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立党宗旨出发,帮助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民生问题,把民生建设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实践中,走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实际,从破解中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发,逐渐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核心追求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人民福祉。通过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助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其改善自身民生状况的能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上快车道。
六、基础实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规模的西部开发奠定了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工业化的物质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的构想,推动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胡锦涛强调,边疆民族地区要积极推进“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边疆治理现代化正一步步实现。党中央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边疆地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
七、生态绿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并于1956年向全国人民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要求“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要靠科学”。江泽民提到“要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其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标志着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注生态文明问题,提出“两山论”和“美丽中国”奋斗目标,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八、文化润边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谈到,要“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必须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他们在文化等方面的解放和发展”。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着力促进宗教和谐和顺,文化上包容互荣,同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同时,“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所以,边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也是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民族文化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和粘合剂。
九、人心聚边
毛泽东在谈到西藏和新疆问题时指出,“必须防止和纠正大民族主义倾向,而以自己的衷心尊重西藏民族和为西藏人民服务的实践,来消除这个历史上留下来的很大的民族隔阂,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和西藏人民的衷心信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指出“凡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干部,都要深入下去,和他们交朋友”,“这就叫以心换心”。归根到底就是要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同心同德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统一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而“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善于团结少数民族群众、争取人心,是处理好民族问题的一大法宝,也是推进祖国统一、实现边疆地区安全的重要举措。
十、党建固边
在民主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认识到“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核心力量,“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 党是领导一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指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要“注意培养和提拔少数民族干部”。胡锦涛指出,要“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要通过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从组织上落实从严治党”,“要坚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为边疆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结 语
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的历史经验表明,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历史实际出发,奉行真正的民族平等观,以民族平等来促进民族团结,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善治的重要法宝。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边疆治理现代化越来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据着十分特殊且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战略视野和深邃的战略思维,着眼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棋局,不断强调加强边疆建设;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开边疆开放开发步伐,开拓支持国家发展的新空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和新时代边疆治理的重要原则;从世界政治的宏大视野深刻地指出了加快边疆建设的重大意义,为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加快边疆建设和开放开发步伐打开了视野,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边疆治理思想史论》,《云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来源/作者:今日边疆学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