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黄小军|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时间:2022/11/8 10:21:58|点击数: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的行动指南。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通过回答和解决不同的时代之问而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化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时代化的学说。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解答不同时代问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以新的理论和新的经验丰富自己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围绕时代化而产生的。当时的19世纪,在全世界还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如果说还有别的社会制度,那就是落后于资本主义的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写出《共产党宣言》开始,就把自己的任务定为批判资本主义。他们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当时的时代问题,即如何对资本主义进行认识和批判展开的。他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第一次以透彻鲜明的理论洞察力与剖析力揭露了资本主义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同时,又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通过这两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化。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个阶段的时代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在这一问题上,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已经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加不平衡。所以,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链条上就产生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就有可能在薄弱环节取得突破,首先取得胜利。革命后,迅速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依靠这些时代化理论,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当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课题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毛泽东在两个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一是为中国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二是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如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上,实行“一化三改造”;在这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成功和失误的经验教训,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邓小平用新的思想观点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进入21世纪,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发展。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又一重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给我们的启示是:自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而不断向前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历史性飞跃,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结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解决具体时代性问题而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机和充满活力的源泉。

  二、在回答新的时代之问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特点,深入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聚焦“三大重大时代课题”,坚持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在解答时代之问中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针对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

  针对新时代党的工作重点任务和奋斗目标,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针对我国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问题,提出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使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针对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日益显现的问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严重存在,提出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形成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

  针对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的问题,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管理权,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提出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针对民生保障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针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针对维护国家安全制度不完善、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国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等问题,提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使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针对香港、澳门落实“一国两制”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针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习近平强军思想,使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

  针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提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习近平外交思想,使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针对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等问题,提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使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答时代之谜、回答时代之问、研判时代方向、阐述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有力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当前,中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有效应对、防范和化解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更加需要我们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党的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要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在回答“四个之问”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是时代的呼唤。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一些新挑战,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开辟了广阔空间。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我们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深邃思考和科学回答,以理论创新赢得战略主动、发展主动、未来主动。

  在“六个坚持”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同时也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要求,清晰地告诉我们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基本立足点是什么,原则方向是什么,主要着力点是什么,思想方法是什么,应有的胸怀格局是什么,为我们党和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就是时代化。但是并不是任何新的观点、新的思想都是对的,并不是任何“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我们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时,看它们是不是正确,站得住站不住,要通过实践加以检验。在这个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续写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新篇章。任何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质的规定性,只要这种事物存在,它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就不会变化,失去了这种质的规定性,就不成其为这种事物本身,而变成其他事物了。但是,在保持自己的质的规定性的同时,任何事物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正因为这样,世界才能不断进步。作为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不能变的,因为这是它自己的质的规定性,是它区别于其他理论体系的东西,如果这些东西变了,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了,而是别的什么主义了。但是,马克思主义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实践在发展,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只有以时代化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用适应新的历史任务的新结论取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才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这种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

  (作者系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副院长、研究员   黄小军)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