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伟东:探索中国—东盟国际经贸合作新模式
时间:2019/6/27 11:04:01|点击数:
——访北京吉利学院校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霍伟东教授
编者按:2019年6月12日至13日,第七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中国、南亚、东南亚等19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政要参加本次论坛。论坛期间,应邀参会的北京吉利大学校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霍伟东教授接受了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官网的采访。霍伟东教授围绕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情况,重点分析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霍伟东教授接受采访照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官网:霍教授,您好!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现状是什么?
霍伟东教授: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2019年前五个月数据来看,东盟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一个质变,也是中美贸易摩擦引致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以来,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打造后,中国与东盟经贸投资关系的良好发展态势。对于中国和东盟应该更加珍惜现在良好发展态势,对未来发展也更加有信心。
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重视,一是有部分观点认为在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我们才需要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中美贸易摩擦为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提供了一种机遇。这种观点夸大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的影响。我们不能从中国和美国产生了这种摩擦,使得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更加紧密这个角度来分析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我们应当理性的看待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国进行贸易合作的影响。任何国家、地区间的经贸合作都有可能会产生摩擦。作为一个理性、成熟的大国,我们的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各部门都应该从理性、专业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影响。不管有没有中美贸易摩擦,我们都应该积极发展与包括东盟在内的各地区各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不论是与美国还是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我们都要基于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发展我们与其它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中国应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搭建更多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平台,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创造更多可能。
二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顺差问题。贸易顺差若持续扩大不利于中国与东盟进一步经贸合作,贸易一定要注重平衡,并不是贸易顺差越大越好。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应尽量做到平衡。因此,要不断发掘从东盟进口商品的品类和种类,平衡双方的贸易,摒弃贸易顺差更加有利的错误观念,在双边贸易扩大的情况下,更加重视进出口平衡。
三是我们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质量有待提高。低质量的合作是不长久的,只有真正高质量的合作才能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一体化背景下,我们的制造业要主动往东南亚国家转移。转移过去的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对当地的贡献和对当地发展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当地的投资,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注重转移后制造企业的生产品质、品牌和对当地的贡献,以及对当地员工就业机会和人才的培养,为当地带来福利,帮助当地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更加重视人心相通,东亚的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沟通会有相通处,要注重加强中国与东盟人心相通,我认为不仅仅是政府层面交流,更要通过双边青少年加大相互交流的频度和力度来加深民心相通的影响。相互增进了解,就像走亲戚一样,越走才越亲,对未来的发展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官网: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霍伟东教授:中美贸易摩擦,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经贸合作的争端。一方面,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的行业多为高技术产品,是在中国组装的复杂产品,大量外国零部件和原材料用于组装这些产品的。东盟国家为中国出口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关税上涨也必定使东盟国家遭受严重的“连锁效应”,包括电子信息产品、汽车产品、机电产品甚至是纺织服装,整个价值链的网络生产体系会受到较大的冲击,高度依赖对外贸易的东盟国家也免不了会遭受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投资企业选择将低端一些制造业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在中美经贸摩擦的催化作用下,高额的关税压力更是加快了生产者向东盟转移,以规避中国逐渐上升的生产成本和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风险。因此,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影响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客观上给东盟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官网:您对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对策建议有哪些?
霍伟东教授:第一,发挥各自的相对比较优势。目前,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逐步提高,东盟凭借其较低的人力、原料和土地成本,吸引了众多国家将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这里。在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下,中低端制造业更将加速转移到东盟,中国应适应这种趋势,发挥中国的相对比较优势。在全球价值链关联的作用下,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部分冲击在东盟得到缓冲,中国通过积极推进与东盟的合作,共同分担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
第二,以投资为主线,推进全方位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已基本解决了贸易开放的问题,新的合作重点应转移到投资领域和金融领域上来。在中国企业希望“走出去”的同时,东盟国家也希望吸引大量来自中国的投资,改善自身的经济结构,进行转型升级。中国在东盟的投资结构要趋于合理,可以逐步从资源开发、工程承包转向汽车、光伏产品、钢铁等行业,以充分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双方互利共赢。
第三,加强金融合作,推动货币互换及人民币结算。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中国—东盟金融机构开放力度,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条件,鼓励中国和东盟国家金融机构到对方国家设立更多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合资银行等,不断完善双边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中国—东盟金融市场协同发展,加强中国—东盟货币合作,深化中国—东盟防范金融风险双向交流。
第四,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愿望,中国与东盟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持续深化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产能、经贸、互联互通、创新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合作,通过建设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产能合作和能源合作推动新型价值链体系形成。
第五,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中国应吸取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教训,在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中,正视中国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国企补贴问题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减少贸易摩擦的发生。
MK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K SPORT官网:您如何看待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霍伟东教授:我认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未来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产业结构,有极大的互补性,东盟国家需要中国的优势产能,中国的设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刚好能满足东盟国家的需要,对东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东盟国家种植的农产品,生产的化工原料也是中国所需要的。未来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国家各自的比较优势,要让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和资源输入到中国,平衡双边贸易。
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尽快探索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东盟国家有土地和资源,可以发挥中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合作开发东盟的优势资源,从而在满足东盟国家发展需求的同时,为中国提供高质量产品,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霍伟东简介
霍伟东,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系主任、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吉利学院校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灾后重建专家团专家;成都仲裁委第三届委员会成员;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四川省2011计划互联网金融创新及监管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成都日报首席观察员。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投融资等。
在证券公司从事过研究、投资银行和管理工作;曾任HPI China(NGO)中国本地企业发展顾问;在媒体从事过编辑记者工作;受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选派于2010年6月起挂职自贡市商务局一年,任党组成员、副局长。
在《人民日报》(内参)、《改革》、《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国际贸易问题》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或参著专著数本。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课题数项。获得首届和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商务部征文奖多项;四川省新闻出版奖图书奖等。
提出"实施FTA战略,构建全球FTA网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中国崛起基础"以及首提"人民币"等建议受到国家采纳和重视。
(采访、整理:郑可君)
来源/作者:科研处/郑可君 责任编辑:代丽